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惴惴然是什么意思【好句摘抄106句】

发布时间:2023-11-08 13:26

编辑:admin

惴惴然是什么意思

1、戈直:“至于后世之君,莫不列之讲读,形之论议,景仰而效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禹以本固邦宁为难,汤以时沈克终为难,太宗身兼创业、守成之事,不以其已能者自满,而以其未能者为惧,其致贞观之治也哉!”

2、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3、钮先钟:“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4、真德秀:“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5、【近义词】惶惶不安、坐立不安【反义词】心安理得、悠然自得【辨析】~和“坐立不安”;都有“不安”的意思。但~偏重形容心理上的不安;“坐立不安”偏重形容行动上的不安。

6、惴惴的基本含义为又忧愁,又恐惧;引申含义为恐惧发抖。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

7、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8、【出处】:《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9、惴惴不安[zhuìzhuìbùān]

10、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11、刘文静:“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12、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13、《明季历代论书汇编》:“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14、戒日王:“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15、基本释义

16、【用法】用作贬义。多形容心情;也形容表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17、吴兢:“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18、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9、惴  zhuì

20、柳克述:“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21、吴澄:“三代以后享国之久唯汉与唐,唐之可称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创业守成之事,纳谏求治励精不倦,其效至于米三钱,外户不闭,故贞观之盛有非开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为唐三宗之冠。”

22、三、提心吊胆[tíxīndiàodǎn]

23、唐太宗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设置了“三省六部制”,但在贞观时期的三省职权划分则体现了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而且唐太宗经常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隋朝灭亡引以为戒,节制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可见唐太宗的智慧与胸襟。

24、《魏书·阳固传》:“心惴惴而栗栗兮,若临深而履薄。”

25、范成:“汝不及生在贞观中,粟米数钱无兵戍!”

26、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27、【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28、又忧愁,又恐惧:惴恐。惴栗(恐惧发抖)。惴惴不安。

29、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30、释义:汉语成语;释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惴惴然是什么意思

31、惴,最早见于秦篆。从心,耑(zhuān)声。本义为忧愁恐惧。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惴”字。

32、何去非:“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33、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称为唐太宗,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在位初年,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拓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34、翻译:孝友在行刑的时候非常的惊慌,而晖业却显得很镇静。

35、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36、赵弼:“传三百载之唐柞哉,太宗在位朝有贤良之宰辅,内有长孙之贤后,致治之美庶乎?成康秦汉以来皆莫及也。实天之时,四夷入仕及朝贡者数百人皆痛哭剪发势面割耳流血洒地,非有得于华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37、意思忧惧戒慎貌。又说成惴惴,都是害怕不安的样子。

38、朱见深:“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39、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40、释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41、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42、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43、鲁迅《彷徨·祝福》:“[祥林嫂]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44、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45、郭思贞:“二帝三王之治,后世莫能及者,顺人之道,尽乎仁义也。唐太宗以英武之资,克敌人如拉朽,所向无前……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而推之耳。”

46、陆九渊:“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于畴昔所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治,庶几于三代之王者乎?”

47、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48、上下不安不是成语,忐忑不安才是成语。

49、先说结论,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唐高祖统治时期,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获得了统治权。李世民开创了唐朝的贞观之治。李世民还是宫体诗的诗人。

5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任用贤能,选贤任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

51、胡寅:“两汉盛时,太宗所可及也。禹、汤、文、武之业,岂不在所希慕乎!”

52、曾巩:“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53、惴然,忧惧戒慎貌。又说成惴惴,都是害怕不安的样子。

54、明何景明《李氏墓志铭》:“夫人见人,恒惴惴悫纳弗耀也。”

55、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56、二、惊惶失措[jīnghuángshīcuò]

57、释义: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58、【解释】:惴惴:恐惧不安的样子。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59、柴荣:“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60、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惴惴然是什么意思

61、吕祖谦:“当时之治,不唯贞观而已,虽并隆于尧、舜可也。”

62、释义:是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63、程祁:“太宗举兵五年,定海内,率天下于仁寿富庶之域者,亦以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而已。任于仇雠,起于疏远,委之以政,责之以功,谏无不从,谋无不获。且太宗之才,固非天下之所及,然而不以此骄天下之士,惴惴然常若有所不逮,此所以能为千百年之基也。”

64、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勒内·格鲁塞:“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

65、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66、惴惴然出自《诗经·秦风·黄鸟》典故,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解释惴惴:恐惧不安的样子。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出处《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

67、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68、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69、《新唐书》:“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70、扩展资料:

71、宋苏轼《秦始皇帝论》:“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

72、朱棣:“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作《帝范》十二篇以训其子,曰饬躬阐政之道在其中。”“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73、《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74、出处:这个成语是由《诗经·秦风·黄鸟》一诗中的“惴惴其栗”演绎而来的。

75、上下不安的意思是:指上上下下的人都无法平静内心的不安。

76、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77、惴,读音为zhuì,最早见于秦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惴”的基本含义为又忧愁,又恐惧,如惴恐、惴栗。

78、白居易:“圣人有作垂无极!”

79、四、坐立不安[zuòlìbùān]

80、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太宗之从谏近乎圣。”

81、康熙帝:“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

82、翻译:不寒而栗、胆颤心惊。

83、张大龄:“三代以下英雄之主独称汉高祖、光武、唐太宗,然而高祖起义之年六八,光武兴复之岁三九,皆生长民间周历世故,未有出于纵垮裙展之中,发于孩提韶之始,而具凌驾四海之气,抱震撼八荒之才,如太宗者也。太宗自秦王以上比迹汤武,自登极以后庶几成康,腐儒辈犹以尺寸瑕瑜之何异虾度神龙乎?”

84、释义: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85、一、忐忑不安[tǎntèbùān]

86、李世民是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贞观之治是他的杰出成就。

87、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88、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89、成本俊:“汉与唐为吾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灿烂之时期。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然后南征北讨,收服四裔,威令所行,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国势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太宗诚自古未有之民族英雄也!”

90、【例句】这次参军;小王高高兴兴地报了名;但体检时发现有轻度近视;又~起来。

惴惴然是什么意思

91、他对人不拘一格的使用,以及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领导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遇。求贤若渴的唐太宗发布了五次求贤令,增加了科举考试,扩大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和人数量,以便召集更多的人才。他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充分意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接受大臣的所有对他有帮助的谏言。

92、《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0融的关系。”

93、历代评价

94、《旧唐书》:“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95、【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96、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我没睡好,提心吊胆的,怕把我拉走当壮丁去!

97、【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98、忐忑不安tǎntèbùān

99、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贬义出处《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100、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101、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102、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103、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并且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104、【结构】联合式。

105、李敖:“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106、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