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案精选 >

不耻下问的典故原文-37句优选

发布时间:2023-02-26 21:37

编辑:admin

不耻下问的典故原文

1、程门立雪是宋代杨时为向老师程颐请教,适逢老师瞑坐,于是站立等候,老师醒来雪已一尺深了。

2、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3、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yǔ)。话说孔圉,虚心好学,在他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谥号?”

4、手不释卷,喻好学。

5、孔子如此真诚地称扬赞叹孔圉,恰恰表现出孔子自己的谦虚,其实孔子本人也是一位身体力行不耻下问的人,江湖上也流传着很多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6、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7、铁杵成针,喻坚持不懈地学习。

8、这分别是八个不同的历史典故,前四个故事是说创造条件,用功刻苦学习,夜晚没有灯光,为了坚持读书学习,凿穿墙壁,“偷”邻居家的灯火,以及借雪地反光、把许多萤火虫装在“囊”里,用这微弱的亮光来读书。后面的故事同样是写读书人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故事,瞌睡了就把绳子系上头发悬在房梁上,使得瞌睡时头一低就会感到疼痛,或者瞌睡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疼痛来唤醒自己。铁杵磨成针,意思是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不耻下问同样是一种学习方法,不懂就问,哪怕是问比自己低下的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9、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10、【成语注释】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11、孔子回答:“孔圉聪明又好学,有任何不懂的事情,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即使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所以用‘文’作他的谥号”。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12、程门立雪,不耻下问,喻虚心求教。

13、熟能生巧,喻反复学习。

14、不耻下问故事里,首先讲了和孔子同时代的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得到了文公的称号。

15、扩展资料

16、孰能生巧:任何事都一样,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指做事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做得更好。

17、这让孔子的学生子路很吃味,很不服气,觉得孔圉不配有和孔子相当的评价。还因为这个事儿问孔子。孔子回答得很有意思,他说:孔圉啊,聪明好学,有不明白不懂得地方,他都敢于向不如他的人请教,就凭这一点,他就配得上称"文公".

18、原文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文也。"

19、都是指学习。凿壁偷光、囊萤夜读、梁锥刺股,喻勤奋刻苦学习。

20、不耻下问;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21、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22、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而且为人非常谦虚,从不自以为是。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大家都尊称他为孔文子。

23、问题中这些小故事说明了古时候,要成就大事的人,对求知的渴望,不管是生活有多艰辛,家有多穷,条件有多么的不足,都能用奇思妙想的方法来学到智识的泉源!这些古时候的故事,都是我们后人值得学习与借监的,然而现在好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徒劳而荒费时光,不思上进,是最大的无知者也!

24、典故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25、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26、铁杵成针是据传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用铁杵磨针,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27、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出自于《论语·公冶长》

28、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29、古人关于学习的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学子。

30、悬梁刺股是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凿壁偷光是匡衡刻苦读书的故事,除程门立雪是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外,其他成语都是关于刻苦读书的故事。

不耻下问的典故原文

31、孔子听了微笑着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每当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弄明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管对方的地位是高还是低,也不论对方的学问是不是比他渊博,都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并且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卫国国君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听了孔子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32、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觉得孔圉配不上那么高的评价。有一天,他问老师孔子说:“虽然孔圉的学问才华很出众,但是比他出色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而不给别人这样的称号呢?”

33、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34、后人尊称孔圉为孔文子,称孔子为孔夫子。

35、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36、囊萤夜读是晋代车胤小时家贫,无钱买灯油,把萤火虫装在纱囊里借荧光读书。

37、故事: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解释:  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