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30句文案】
发布时间:2023-03-14 20:30
编辑:admin
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1、文化自信源于一个文明的悠久绵长,它的发展经历了千回百转的曲折,它的历史积蕴了丰厚博大的内容,它的精神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气质。中华文明经过不断的冲击与改造,却能初心不变、一往无前,历经五千年风霜雨雪而能一脉相延,这个文化,因其久远的历史记忆和灿烂的典章文物,而孕育出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自信自守的品格,独立遗世,风骨高洁,为世界贡献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范式。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其文化自信的涵育和建树是经历过一个探索和选择的过程。
2、儒家思想,以孔孟为代表,以五经四书为载体,提倡"仁、义、礼、智、信"。是二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对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
4、儒家的审美观是美善统一,以理节情,将伦理道德作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在艺术和自然的审美感受中体悟道德人格。孔子的自然美观是“比德”,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比附到自然景物之上,在自然山水中体验到道德观。
5、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6、政治方面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学。
7、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8、文或画仅仅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装饰,是外在的,其真正的质是内容、是品格,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的呈现。一个人、一件艺术品,缺少了必要的内涵会显得乏泛,无趣,不够动人;但只有内涵,不具形式,也会显得粗野,没有美感。
9、儒家思想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不管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还是讲仁爱、重民本,这些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将这些价值观提炼出来,更好地与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且服务于时代的需求。
10、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中国人的自然美既体现了人类审美心理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自然的认识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梳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自然对于儒家具有认识意义,社会传达意义和道德象征意义,其主导的审美自然观即是比德,即以德观物。
11、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12、儒家思想教育和文学艺术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13、满足汉武帝将君主权力绝对化、神圣化的内在要求。
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5、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于前5世纪创立,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由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到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16、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等主张,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17、汉初,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的复兴,叔孙通制礼仪,陆贾、贾谊等让刘邦尊儒,融合诸子思想发展改造儒学,适应统治需要,扩大儒学影响力。汉武帝时最终成为统治思想同时开始经学化、政治化。汉宣帝、汉成帝时经学统治地位全面确立,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加强了经学对行政的干预和影响。
18、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揉合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并开始赋予儒家思想以哲学和神学的内涵。
19、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认识儒学的深刻含义,将儒学有益思想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对于构筑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21、孔子注重内在的仁和善,更注重人的修养,这为此后人品与画品、书品等的相结合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2、思想方面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一些思想杂糅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更适合于统治的思想。如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进一步神化君权。此时期的新儒学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23、董仲舒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4、人置身于自然,首先认识自然事物,儒家学说要求君子以修身为核心,而修身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格物。《大学》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5、儒家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推崇积极入世;道家文化,则以“道法自然”为理念,推崇无为而治,淡泊名利,远离世俗。
26、在孔子思想下的审美思想,多表现为尽善尽美,美与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即彰显美的形式,又涵盖善的内容。只有美的形式与善的内涵相统一,才是真正的艺术审美。
27、教育方面。第一,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主要为儒家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第二,兴办太学,由“博士”负责讲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可到政府任官,打破了贵族世代为官的规矩,有助于社会平等。第三,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的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各地方得以推广,在民间也处于独尊地位。
28、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联系在一起,而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新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天人感应”,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来灾异来谴责和威慑,所以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9、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30、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无疑对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文化统治世界几百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了其文化体系的顶点,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缺陷:第一,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限度追求,必然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失衡。第二,个人主义的膨胀,必然导致对社会组织和他人的威胁,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第三,社会产品越多,社会结构越扩张,人就越淹没在物质生活之中,世俗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从而,人失去了其主体性和人自身的价值。西方文化的缺限为东亚的儒家文化提供了再生的契机。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也被人们所认知。
下一篇:姗姗来迟的朝霞仿写拟人句2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