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重点句子-通用50句
发布时间:2024-08-15 05:49
编辑:admin
1、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古讽今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个主旨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处境:一夕安寝――秦兵又至
4、诸侯:赂秦所亡――战败而亡---------大欲大患,固不在战矣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第4段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针对六国,又一语双关
7、秦:攻取所得――受赂所得
8、态度:祖父创业之难――子孙割地之易
9、六国论的背诵思路和记忆方法
10、这几句话作者放在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在于引出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放弃妥协苟安的政策,警惕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11、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具体论证如下:
12、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具体论证如下:
13、结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5、小结:开门见山;提挈下文,总贯全篇。
16、正面: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
17、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引证:“以地事秦…火不灭”(形象生动)
19、《六国论》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批判六国赂秦之失策,警告北宋统治者必须结束对辽和西夏纳款输银的苟全屈辱的外交政策。
2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1、第5段表明写作意-------讽谏宋王朝。
22、所谓口诀,是没有的。
23、小结:本段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2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5、我自己也这样明明已经背了很多遍还是忘,不过你如果每天都背的话,总有一天会记住,所谓熟能生巧.因此,毅力是相当重要的.
26、(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7、作者以论古为手段,以砭今为目的,“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作者托古讽今的良苦用心在文章最后合盘端出,这也是文章的主旨句所在。
28、燕国-----------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9、要奋起抗乱,用战争来保卫国家的完整和独立,以免重蹈六国败亡的覆辙。
30、明确: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反面假设)
31、六国论背诵方法如下:
32、(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3、明确:借古讽今:“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4、熟读,然后理解这篇文章,之后就象记故事一样的记住啦
35、小结:本段就不赂秦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把“赂者”的失败和“不赂者”的失败联系起来,正反结合,从而全面深入的论述。
36、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37、把每一段拆开,结合原文,弄清段落大意,然后联合记忆。
3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9、我啊是高一的、刚学了这篇,考试刚考过、应该就这些吧...
40、赵国----------牧以谗诛……用武不终
4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2、重点句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43、第2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原因的?作者是怎样论证的?用了哪些比语句?
44、b、一语双关,似乎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告诫北宋的“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45、矛盾:土地有限――秦国无厌
46、第1段如何概括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释的?
47、反面:假设六国采取正确措施-------或未易量
4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9、第3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原因的?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5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上一篇:关于离别的优美句子摘抄优选6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