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案精选 >

关于嬉戏的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100句文案摘抄

发布时间:2023-04-16 22:15

编辑:admin

关于嬉戏的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

1、译: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2、(2)昼(zhòu):白天。

3、这书一套四册,所选诗词以主题分类,有描写草木芬芳的植物诗词;有刻画虫鱼鸟兽的动物诗词;有记录日月星露,节气迁转的时令诗词;有抒怀山水童真的自然诗词。

4、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5、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6、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采桑子》 宋·黄庭坚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村居》

7、虽然孩子可能不能完全懂得王初桐和六娘之间的感情,但是能体会到看到一件物品,想起同物品相关的人的情绪。王维的《相思》,对孩子而言不再难以理解。

8、彼时,我们对于诗句与处境,才会有更深邃的体会和升华。

9、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10、【关于嬉戏的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还有一套是为大家相对熟知的《新学堂歌:启发精选华语原创音乐绘本》。

11、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12、《咏鹅》同样具有画面美。也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教师出示鹅的简笔画。请学生一边听诵读一边为简笔画着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这是一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

13、(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15、薄薄一册,拿在手里也不重,很适合放在枕边随时取阅。

16、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17、希望孩子们都能爱上古诗的韵味

18、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9、在诗中牧童生活不是一幅朦胧的牧牛景,而是处处显出诗人对放牧生活的深切体验。诗中所写的牧童的冷暖甘苦,也不是只从旁观察可得的,似乎诗人有过亲身体验。这样写景状物,描摹生活,才可以达到如王国维所说的“不隔”的境界。

20、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21、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2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23、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24、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清代《所见》

26、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宋代《观村童戏溪上》译: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27、我一个闺蜜曾经跟我吐槽说,自己想起儿时被父母逼着背古诗的经历仍觉得痛苦,但现在老人居然天天又逼着2岁多话都刚说利索的娃来背古诗,气得她跟老人大吵了一场,彼此都满心委屈。

28、上课伊始可以用“头戴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这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这首诗是刚入学儿童学到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这些孩子见过白鹅有,熟悉的却少,未必见过白鹅游泳的场景。教学时也可采用观察法。可以准备影像资料,或者把课文中的插图放大成彩色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按照诗句内容的顺序去观察。首先,指导学生观察鹅的头、颈;其次,观察鹅的羽毛和红掌部位;再次,观察绿水。

29、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30、②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

31、长大之后王初桐和六娘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但每每看到红豆,他们都能想起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把相思之中睹物思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2、《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后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33、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34、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3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36、儿时的他在厨房玩耍,无意间捡起一颗红豆,忽然想起在学堂里学过王维那句诗“此物最相思”。于是,他紧紧攥着红豆,冒着雨屁颠屁颠跑到让他最相思的人面前。

37、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唐代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38、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

39、古典君:这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熟知鱼儿喜欢阴湿水域的特点,又怕响声惊动鱼群,便选择人迹罕至、阳光难照的草丛作钓位,不拘形迹专心致志钓鱼。栩栩如生的童钓形象跃然纸上,尤其对问路人故不作应的神态,更让读者忍俊不禁、难以忘怀。

4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4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译: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4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唐代《池上》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43、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44、【关于嬉戏的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牧童形象最容易与什么意象同时出现在诗文、画中?

45、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46、怎么达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方才最考验为人父母的智慧。

47、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48、其实在我看来,古诗启蒙并不简单的等同于“背诵”,如何将诗情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再现诗词中的意境和感情并让孩子感同身受,如何引领孩子感知诗意中的美,才是“启蒙”的意义所在。

49、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最早使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深入人心。清明时节,小雨纷纷,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告诉路人酒店所在。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通篇皆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圆转,“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更是余韵悠然、耐人寻味,将调皮可爱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5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51、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52、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53、(8)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5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56、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57、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我心里都会有些暖意。我自己爱诗词,也特别希望女儿也能体会这当中的美,在遇到一些能打动自己的画面时,能够随手找到更悠长隽永的文字来形容自己当下的感受。

58、这两句话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和“卧”用得好。“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5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宋代《村晚》 译: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60、⑥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61、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62、AAB

63、孩子也有耐心安静看完,

64、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65、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66、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67、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68、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唐代《池上》

69、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唐代·杜甫《江村》

70、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7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2、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质朴,淡雅,信手拈来,却象民间那种形神毕俏的剪影画。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

73、竹马踉(liàng)蹡(qiāng)冲淖去,纸鸢(yuān)跋(bá)扈(hù)挟风鸣。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74、③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75、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76、《夜思》采用插叙的手法,为人们还原中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前往东北调查“伪满洲国”罪证的经历。

77、古典君:杜甫在这首诗中将自己小儿子敲针作钩的天真童稚活鲜鲜地描写出来,令人倍感可亲可爱。一家老小的和睦相处,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诗情画意。

78、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如果只要一句就是儿童急走追黄蝶

79、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80、我想,让孩子读古诗,就是为了这样的邂逅吧。或者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次美的感知与感悟的萌发。

8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代袁枚的《所见》

82、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83、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宋代《观村童戏溪上》

84、“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85、古典君: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86、鹅、鹅、鹅......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唐代诗人“初唐四杰”骆宾王七岁时的咏物诗。可谓天成。千古绝唱!

87、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88、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89、雨余溪水掠堤(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雨余:雨后。掠:拂过,漫过。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90、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91、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92、(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93、《池上》是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94、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95、儿童的世界总是单纯美好、纯真有趣,如“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又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或者“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但说起写童年趣事的文章,那一定不能漏了《童趣》:

96、牧童逮狼清代:蒲松龄

97、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感念,如果每一个领域的“大家”,都能弯下腰来贴近孩子,以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留下的著作都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98、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99、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10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译: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