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映月读书的故事50字【110句】
发布时间:2023-04-11 21:20
编辑:admin
映月读书的故事50字
1、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2、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囊萤映雪
5、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6、内容大致说匡衡幼时家贫,刻苦好学,通彻《诗经》,后来为官,累迁至丞相,封乐安侯,人臣之极。为官期间,却没有任何政声,惟知附势阿谀,却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地图之误,为自己多谋封地。事情败露,遭人弹劾,免去相位,贬为庶人,终老而死。
7、元帝时,石显深受重用,连匡衡以及在他之前的丞相都畏惧石显的权势。等到成帝即位,匡衡认为是时候了,就向新皇帝上奏陈显及其党与的罪恶。却在此时被人劾奏,说他之前就知道陈显的罪恶,却趋炎附势,等到现在才上奏,是不忠不义。元帝时,重用石显,如果那时匡衡去向元帝诉说石显的罪状,恐怕不能得全了。
8、凿壁偷光
9、映月读书
10、焚膏继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膏油,指点灯的油)以继晷(晷:读guǐ,日影,比喻时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学不止的样子)以穷年。”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以后,“焚膏继晷”就成了形容勤奋学习的典故。当人们读到韩愈那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赞叹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动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文辞时,是否会想到他焚膏继晷的日日夜夜呢。
11、磨穿铁砚,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带经而锄
14、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5、】南北朝时期齐国的江泌因家中贫寒。江泌小时很穷,白天靠制造木屐尾页江泌住在一间小西屋里,月亮一出,便在屋内窗下,坐在床沿读书。一会儿,月偏升到东南上空,江泌不畏深秋月夜寒凉,走出屋门外,斜倚着门框读书。夜静更深月西归,江泌爬上屋顶,追着月光看书。打瞌睡没坐稳从房顶掉到地上就再爬上去继续看书。
16、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17、他多次上疏,陈时政得失,劝当政者行节俭,去侈糜,崇圣德,罢淫祀,戒妃匹,以其所论恰当,所以他的上疏,当政者无不用,政令的施行,对国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他也因之被皇帝重用,步步升迁。这些不是贤明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呢?不知者,又怎么能诬陷他没有政治作为呢?
18、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19、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2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1、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2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23、欧阳修铺沙识字: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有了自学能力以后,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岁时考中了进士,后来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24、【读书故事】匡衡穿壁引光
25、后世评价:匡衡勤奋无比、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应该是很中肯了。
26、——孔子
27、一天晚上,他发现房间里出现了一线灯光。他顺着光线一看,原来是房屋旧了,墙壁上出现了裂缝,灯光是从邻家透过来的。
28、程门立雪,宋濂求学。孟母三迁。
29、韦编三绝
30、匡衡没有钱上学,靠问亲友和自学识字读书。
映月读书的故事50字
31、下帷读书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32、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2.凿壁偷光
3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4、他拿把小刀把墙壁上的裂缝凿成个小孔。灯光更亮了。他高兴极了,有办法读书了。从此以后,每天晚上,他都借邻家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家熄灯为止。
35、描绘的内容是:孔子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竹简的皮条多次断开。读书读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36、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37、匡衡凿壁
38、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39、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说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后《三字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40、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1、负薪读书
42、我没有和匡衡生活在一个时代,也不能穿越到汉代去了解他的为人,惟有通过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事迹,历代对他的评价,以及从史书中记载可以对他略知一二。
43、挟策读书
44、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45、囊萤映雪“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46、“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47、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3.映月读书
48、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报酬。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49、他后来成为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50、匡衡白天劳动,晚上很想读书,但家里穷买不起灯油,点不上灯,他为这事非常苦恼。
51、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52、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53、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54、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5、悬梁刺股
56、(选自《西京杂记》)
57、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58、——苏轼
59、匡衡“凿壁偷光”的事迹,长久以来就成激励人们刻苦学习的典范,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艰难窘困,不曾废止,潜心学问,终有所成,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纵观古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匡衡贫无灯烛,为了在夜里也能读书,凿人墙壁以借光;为了向人借书,给人佣工不求偿。其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可以感化天地,如果他不成功,就没有天理了。匡衡学识渊博,尤其“经明”,当世少有,声名在外,“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被当时学士推崇敬服,所以很多人推举他。
60、刮目相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将军叫吕蒙。他从小家贫,依靠姐夫邓当生活,因此除了苦练武功以外,没有读多少书。其后一直过着军旅生活,也没有能认真地读一点书。后来吴王孙权要他认真读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说:“你说你事情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经常读史书、兵书,自己觉得收益很大。”从那以后,吕蒙发愤读书,孜孜不倦。都督鲁肃曾去看望吕蒙,开始时对吕蒙还有轻视之意。经过交谈,发现吕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还多,他高兴地拍着吕蒙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嘛。”
映月读书的故事50字
61、映月读书: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穷,白天做鞋为生,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白居易有诗云:“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孟郊也曾有“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的诗句,说明许多古人都有映月读书的体验。
62、【注释】
63、【译文】
64、【译文:
65、三余读书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66、悬梁刺股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67、下帷读书
68、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很多,像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开卷有益,手不释卷,读破万卷,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小时候读过一本书,专门讲古人怎样勤奋读书的,当时觉得挺佩服,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69、牛角挂书
70、学以致用,废寝忘食,勤学好问,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孜孜不倦,刻苦用功。
71、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72、我们以前只知道这个故事叫“凿壁偷光”,后来虽然也听人议论到,这个“偷”字不好。……
73、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74、为匡衡辩:匡衡有何大过,遭居心叵测的小人如此恶语荼毒
75、三余读书
76、温舒编蒲
77、匡衡,西汉后期著名学者。题目为编者所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壁上打个洞。穿:打穿。引:引进。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大姓:富户。文不识:富户的姓名。姓文,名不识。与其佣作:给他做雇工。偿:值,指报酬。怪:感到奇怪。愿:希望。遍:尽。资:借。大学:大学问家。
78、——杜甫
79、高凤流麦
80、因此,与其用“借”字,不如用“引”字。这个故事的名称还是根据原句“衡乃穿壁引其光”叫“穿壁引光”较好,既避免了无谓的争端,也正符合故事原意。
81、“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82、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1.囊萤映雪
83、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84、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85、【学习札记】
86、过了不久,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已经读得烂熟,又没有钱买新书,怎么办呢?他的一个同乡有很多书,他便托人介绍,要给那家当长工。条件是:不要工钱,只请求借书给他读。
87、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88、那家主人同意了匡衡的条件。匡衡便在劳动之余读书。
89、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90、至于匡衡因多占封地被罢免,也就不分辨了,当时尚且事实不明,现在又怎么能说清楚呢?在那之前,匡衡已经数次请求自免去职,而皇帝每次都是抚慰,不予准许。只是当时恰逢其子匡昌身为越骑校尉,醉酒杀人,被系诏狱。匡昌的下属和他弟弟密谋把他捞出来,而事情败露,连累匡衡。匡衡赤脚批发请罪,这时就不免有和他不同政见的人趁机落井下石,奏说他盗取土地之事,因之匡衡被免职,却没有被治罪。不知者,又怎么避重就轻,舍本逐末说他是一个大贪官呢?
映月读书的故事50字
91、韦编三绝,出自《孔子圣迹图》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92、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93、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4、【原文】
95、像苏秦把头发悬在梁上,匡衡家贫凿开富人家的墙壁,赵匡胤手不释卷的读书,这些故事都很精彩。人生在世,确实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勤读书。
96、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者。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常常被人瞧不起,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尖锐的疼痛又提醒他继续用力。就这样,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主持合纵抗秦的大计。
97、(作者:朱福生)
98、勤能补拙: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99、转载自:聆思赘言(原文有所删节)
100、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101、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原文是:“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相对应的一个词,原文用了“引”字。我想,这里该用个什么字?作者大概也推敲过,用“偷”字,用“借”字,或许还有别的字,最后还是用了“引”字。我觉得,这个“引”字用得好,它只表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引其光”,而没有去评价这个行为的性质是“偷”还是“抢”,当然不会是“借”。
102、我看到一篇网络推文,题目甚是博人眼球:“毁三观,当年凿壁偷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大贪官”,类似的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欺骗整个中国,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教科书上很励志的人物后来怎么样了?匡衡后来成了贪官”等等,不一而足,大有哗众取宠之嫌。而评论者也不察,居然大多附和,仿佛恍然大悟,自叹受骗,三观被毁。
103、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由于长期勤学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人们根据江泌读书的故事,概括出成语映月读书。这个成语形容家境贫寒而勤学苦学。
104、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105、上次看到一本书上有“凿壁借光”的故事。这是写汉代匡衡小时候读书的事情,说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106、长明灯下苦读:元代画家、诗人王冕出身农家,小时候要帮人家放牛,干杂活。有一天,他借到一本早就想看的书,但白天在寺院里干活,一则忙得喘不过气来,二则老和尚也不让他干活时看书,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读书。可是没钱买灯油,好学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里不是有长明灯吗?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会去的,极安静,没有干扰。深夜,他来到佛殿,只见长明灯在微风中摇荡,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显得阴森可怖;但是强烈的求和欲使他壮大了胆子,爬到佛像的膝上,凑着长明灯读他喜爱的书。他专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此以后,佛殿的长明灯下,天天有个孩子在凝神苦读。
107、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很多的,例如,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孔子求学,负薪读书,以荻画地,韦编三绝
108、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109、映月读书,指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典出《南史·江泌传》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
110、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
下一篇:袁隆平关于实践的素材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