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案精选 >

儒家论文参考文献【96句精选】

发布时间:2023-04-11 21:20

编辑:admin

儒家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易》

2、“子部”的文献,如《晏子春秋》、《新语》、《盐铁论》、《道德经》、《列子》、《庄子》、《孙子》、《墨子》、《孙子兵法》、《老子道德经》等。

3、《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4、《榖梁传》

5、《公羊传》是因成书于春秋时期而又被称为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一书而由战国齐国人公羊高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撰写的儒家经典之一,《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还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6、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7、《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

8、《尚书》

9、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10、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11、《尚书》是约成书于前五世纪的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今文尚书,实际在这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这部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对现代人们研究商周和西周初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12、十三,(明)洪应明《菜根谭》

13、《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14、《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们所记录整理,关于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15、五,孟子《孟子》

16、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17、《大学》是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编排而成,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18、《诗经》因共包含有311篇诗歌而又被称为三百篇、诗三百。是由《风》《雅》《颂》三部分共同组成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并在西汉时期,这部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书籍被尊为儒家经典。

19、十二,荀况荀子

20、《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21、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22、十一,左丘明《国语》

23、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4、儒家艺术观念始终和社会生活政治状态紧密关联,在艺术审美上,也以社会性的伦理道德责任为标尺。

25、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26、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27、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28、《诗经》

29、最初只有《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剩下五经随着历史的发展,便有了七经、十三经、十经等名称。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

30、儒家思想

儒家论文参考文献

31、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32、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33、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34、《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35、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任务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6、这是左丘明《左传》之外的又一部重要史书,将春秋主要诸侯国,按照国家的思路来撰写的。

37、《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38、《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39、一,蒙学共七篇,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千字文、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弟子规

40、经、史、子、集,是古人对古代典籍的四个分类。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史:史书,即正史,如“二十四史”;子:指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41、《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42、《春秋左传》是由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在战国或两汉之间完成的的史类文学作品,是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创作的儒家经典之一,作品的即使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43、《仪礼》是共分为十七篇,根据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进行汇编的儒家十三经之一,这个记载着周代冠、婚、丧、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的书籍至今依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尤其对语言和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44、是六经。

45、十四,(明)程登吉《幼学琼林》

46、儒家的“礼治”主义

47、十,孔子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春秋》左传(译文)公羊传谷梁传

48、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49、《春秋左传》

50、《周礼》是由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儒家经典,也与《礼记》和《仪礼》合称为三礼,这个记载着先秦时期文化、风俗、礼法等诸多礼制的书籍对后世的礼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51、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52、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这六部古藉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53、四书五经,十三经,熹平石经,后世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著述是核心文献,集中阐释论述了儒家思想及其哲学。

54、儒家的“德治”主义

55、所谓“传道”,就是传儒家道统、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所谓“受业”,即授业,是指讲授古文典籍和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籍文献、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受到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问题。

56、八,孔子《礼记》

57、《榖梁传》又被称为《谷梁传》,是与《左传》和《公羊传》并称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是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由战国时期的谷粮赤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这部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著作,对于现代人们研究秦汉间至西汉初年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58、四,子思《中庸》

59、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儒家经典主要有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巜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60、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儒家论文参考文献

61、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62、六,孔子《诗经》

63、《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64、《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65、《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66、二,孔门弟子《论语》

67、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68、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69、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70、《仪礼》

71、三,曾子《大学》

72、《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73、儒家高度重视艺术陶冶、谐和、提高人们伦理道德情感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强调艺术的道德内容,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

74、《周礼》

75、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76、《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给人的感觉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7、九,伏羲文王孔子周易

78、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79、应该是儒家十三经,13经指的应是在南宋时期所形成的13部儒家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我国古代文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13经最初由汉代开始,然后到唐代,最后到南宋时期,将部分经典的著作,称为十三经。

80、《春秋》:孔子以鲁史为基础所作,其中文字非常简练,事件记载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后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邹传(亡佚)、夹传(亡佚)。小雅首次将春秋三传合而为一,以便于阅读比较。

81、《礼记》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于汉代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分为二十卷四十九篇,是主要记录着先秦的礼制,体现出先秦儒家哲学、教育、政治和美学思想的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82、七,孔子《尚书》

83、《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84、《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85、《礼记》

86、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87、《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

88、《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开山之作。想要了解中国文化,《论语》必读。《论语》是由20篇492章共同组成,成书于战国前期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16000字,是记录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着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的中国儒家经典书籍。

89、《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90、意义: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

儒家论文参考文献

91、《论语》

92、儒家的“人治”主义

93、《周易》又被称为《易经》,据传是由周文王姬昌创作,由经和传两部分共同组成的《三易》之一,《周易》被儒门风味儒门圣典,并且有着大道之源美誉,位居六经之首,是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4、《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95、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96、十五,舒大刚中国历代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