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名言【优选24句】
发布时间:2023-04-04 17:53
编辑:admin
伊犁名言
1、王鼎幼年家贫,刻苦读书,为人谦恭,清操绝俗,不受人请托,亦不请托于人。他赴京应试时,同乡王杰已位居大学士,意欲提携他,他却有意回避。他办事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在户部十多年,库、账钱物出入数字清楚,熟知下情,属员不能欺。主管刑部时间较长,曾出巡9省,查办了三十多起重大案件,无隐情,受吏民称颂。他两次主考浙江乡试,4次主持顺天乡试,3次主持全国会试,以才取士,公正无私。道光十年,他赴江淮查办盐务,“就旧章大加厘剔,使射利者无可借端,欠课者无可借口”。他根据实际情况,果断提出改革办法,建议朝廷撤消两淮盐政,改归两江总督兼办,“淮纲自此渐振,鼎之力也”。【注:见《清史稿·王鼎传》。】
2、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3、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4、三朝元老孙丕扬
5、杨震被举荐入仕后,品行端正、声名清廉,几年内已历经数次升迁,东莱太守是他即将担任的新职务。夜幕降临,昌邑县令王密来到了馆驿,他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举荐的人才。故旧相见,自然格外亲切。一番寒暄过后,王密从随身携带的行囊里,拿出一包东西,递到了杨震面前,里面是沉甸甸的一份厚礼。对此,《后汉书·杨震列传》里这样写道:“怀金十斤以遗震”。得知包裹里放的是一份厚礼,杨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王密见此急忙解释:“我是趁夜晚时分前来拜访的,这件事情绝不会有人知道。”王密以为,经过这一番解释,杨震自然就会消除顾虑。出乎他的意料,杨震却做出了振聋发聩的一番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让王密羞愧难当,更成为传颂千古的名言。随后,“四知”一词作为颂扬官员高洁品行的代名词被广泛运用。
6、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县人。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朗、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他为官一生,正直清廉,爱国爱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投降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7、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惴惴不安。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衡量其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不答应。
8、释义:大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才能成其大,人没有私欲贪念才能像峻峭的山峰挺拔刚强。林则徐这则自勉联语展现了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并成为福州市的城市精神。
9、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
10、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
11、释义:这首诗是林则徐1842年8月被充军去伊犁途中所作。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用生命去换取,岂能因为灾祸就避开,有利就上前伸手呢?为国家利益生死以赴,不避个人祸福勇往直前,有容乃大千秋永照,无欲则刚百世为师。
12、《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记载,孙丕扬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强劲坚决很有风度神采。
13、爱国者志同道合,林则徐随王鼎治河如愿以偿。他俩住宿在工地,躬率吏卒昼夜巡护,督促民工抢救河堤,保全了开封城,六个月完成了全部修复工程,又节省了费用。工程完成后,王鼎立即上奏道光帝,说林则徐襄办河工有功,可以重新起用。但道光帝被投降派所包围,急于与英国媾和,仍命将林则徐发往伊犁。
14、担任刑部尚书,请敕令全国的巡抚巡按官,让监司巡视州县,审查囚徒,按察使则审查省会的囚徒。流刑和徒刑以下的,由抚按官送交朝廷,罪轻的人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听候刑部裁决,每年如此。神宗答复同意。他逐条陈述了减少刑罚和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下优诏褒奖,从此刑狱大为减少。有宫中小内臣杀了人,逃避到皇宫。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最终判其发配边关之罪。
15、只留清气满乾坤
16、万历二十二年,他担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刚直不屈,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于是他创立抽签法,大选,急选,都听凭选人自己抽签,请托属意之事无法施行,一时间选人盛赞他无私。万历二十三年冬,神宗因为军政事务,贬责了两京三十多名言官。孙丕扬还在休假,就与九卿极力劝谏,神宗没接纳。又上奏劝谏,神宗更加愤怒,把他们全都除名。当初,皇帝虽然因为孙丕扬一向有声望而任用了他,但对他并不很信任。孙丕扬认为自己以白首之躯回朝视事,不举荐贤才无以报效国家。推举隐居的贤人像吕坤等人,皇帝内心一向不录用旧臣,全部压下没有批复。孙丕扬虽然年迈,神宗看重他老练清廉,对他眷念更深。他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恭介。
17、王鼎因治河劳累患病,朝廷以功晋升他为太子太师。但王鼎以保荐林则徐为先,不顾疾病,赶回北京,面见道光帝,慷慨陈辞,坚决反对与英国议和,要求惩办投降派,力保林则徐可用。但道光帝决意向帝国主义屈服,重用投降派,对王鼎的意见不加理睬。这年(道光二十二)四月三十日,王鼎拟就了弹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劝道光帝放弃议和的遗疏,闭门自缢,为国捐躯,企图以尸谏来挽救危局。时年75岁。
18、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黄河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市)决口,王鼎奉旨前往救灾和治理,任东河河道总督。当时朝廷有一部分人认为水势泛滥,不宜抢修,主张迁移省府,放弃开封。王鼎爱国爱民,不愿让灾区百姓忍受家破人亡之苦,力主动员国库财力,组织民夫抢修河堤,控制洪水。他不顾身家性命之忧,立下“军令状”,声言如不能按期完工,愿受制裁。当时正值爱国名将林则徐受贬赴伊犁途中,王鼎一贯支持林则徐禁烟抗英的爱国行动,对林遭革职和遣戍愤慨不平。他不愿让林则徐身陷边地,远离朝廷,使林则徐能有机会再起,挽救国家危局,便以林熟知水利为由,保荐林协办河工。
19、孙丕扬(1531~1613年),字叔孝,陕西富平人。明代“三朝元老”,曾任大理丞、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任职长达五、六十年,直到81岁拜疏归家。
20、改任左都御史,他陈述三条台规,请求专管印玺、重视巡查、长期巡城,这被确定为法令。他又称:“乡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员才能解决,郡邑的吏治只有抚按监司才能清正。请求订立条文颁布全国,奖励清廉,抑制贪赃,共同遵循官箴。”神宗都下优诏答复可行。
2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23、杨震的儿子杨秉先后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向来“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从杨震到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家族四代人一直清白为官,并都位列“三公”高位。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诗赞叹:“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24、王鼎勤奋好学,兼长书画,仕途50年,清正廉洁,个人生活俭朴,死时“廪无余粟,椸无新衣”,【注:见《清史稿·王鼎传》。】不愧为一位正直清廉的爱国者。
上一篇:经典文案大全情感短句汇总112句
下一篇:正能量励志文案短句优选9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