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案精选 >

登楼译文-集锦97句

发布时间:2023-04-03 20:03

编辑:admin

登楼译文

1、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2、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3、这首七言律是他青年时代壮游建康时所作,诗人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了自己在六朝古都登高的感慨。

4、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5、⑶遥岑(cén):远山。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6、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7、词句注释如下:

8、望秦有关诗句,例如:“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9、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10、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11、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12、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白话译文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13、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14、城隅:城角。

15、《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6、登楼西望皇都宫殿,宫阙显盛无边无际,只有燕子双双飞落其间。渭水滔滔,从西向东奔泻,仿佛是一根白线,千山万丘连绵起伏,高低参差,零乱错杂。

17、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18、本诗为元代王冕之力作,王冕(?—1359),元末杰出诗人兼画家,浙江诸暨县人,别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在家乡的读书室叫竹斋,故又称竹斋先生。王冕家境贫寒,力耕为生,苦读而成大儒。

19、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20、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21、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22、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23、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24、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2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6、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27、登楼诗把道理、景物、情感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在说理,而理在其中。诗中表现了对历史上兴亡的感叹,既有“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的哀感,又有“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的奋然之心。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有兴有亡,有盛有衰,我们只有对英豪的败亡感到憾恨,而对腐败的消亡却觉得高兴。入元后的王冕,自然“客恨饶”,这方面感情比较浓重,而“思豪杰”则能淡淡描述,且以风月慰寂寥予以遮蔽。诗人的心态较为复杂,因而文笔也显得曲折,这反而使诗变得耐人寻味。

28、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29、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30、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登楼译文

31、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32、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泪纵横,洒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红叶题诗,却连一个字也无题写之处,那飘落的片片红叶已写满了忧愁。

33、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34、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35、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36、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37、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38、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39、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40、记得在北方边关,专事去踏雪漫游,寒气冻硬了貂裘。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

4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意思就是我登上这座楼的心意。

42、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43、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44、秋天,牛毛细雨在寒空中濛濛绵绵,时下时停,若有若无;我闲暇无事时,登上高高的城楼,斜靠在城楼一角,眺望远方秋雨中的山水景色。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45、此诗以深沉的笔调勾画出内心的无限感触:江山如旧,人事已非,繁华不可永驻,旧日胜迹已为花草所掩,表现出一种“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

46、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47、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

48、意思是: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

49、译文如下:

50、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51、出自南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原文为:

52、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53、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

54、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5、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56、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57、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58、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59、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60、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登楼译文

61、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62、原文如下:

63、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64、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65、[元]王冕

6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7、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⑸。可怜后主还祠庙⑹,日暮聊为《梁甫吟》

6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69、锦江春色来天地⑶,玉垒浮云变古今⑷。

70、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71、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72、结尾以繁华流逝,红衰绿减,秋风萧瑟,令人心寒作结,更为作者怀古伤今之情添上了深深的愁痕。最后两句是说往日的繁华已荒芜在一片败花残绿之中,这残败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73、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

74、[出自]北宋刘敞《微雨登城》其一

75、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

76、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77、原野上的云雾烟气,笼罩着碧绿的树木,田间路上行人点点,匆匆而去。怎么样才能够盼得一个济世戡乱的英雄豪杰,铲平逆贼,平息叛乱,迎接我们重新回到长安的皇宫里边,继续我朝之大业。

78、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79、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8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话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扩展资料:文学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81、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82、倚:依凭,依靠。

83、首联,作者写城楼之高与在城上饮酒,而以“客恨饶”三字引起下文;“客恨饶”,即为客恨多。足登耸楼,身处青霄,携酒环顾古都美景,不觉遗恨无限,感慨万千。“草色不羞吴地短”,即草不以吴地短为羞,暗含对六朝帝王偏安江左,沉缅声色的微哂。“雁声空落楚天遥”,“楚天”,指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战国时都属楚地。这句写城上远眺所见所闻:北雁南飞,雁声嘹亮,也是对上一句的反衬,表明只有空中的飞雁才有广阔的天地。“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山川雄奇,美丽如画,而社会却如此黑暗,千古英雄已逝,当今英雄未见,不能不令人向往有豪杰出来重整山河,而现在只有无私的清风明月可以聊慰自己内心的寂寥。

84、⑺。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⑴客心:客居者之心。《登楼》书法作品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85、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86、“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87、“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88、登临意的大意为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89、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90、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登楼译文

91、重楼:层楼。

92、李晔〔唐代〕

93、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94、王冕这首诗寓深刻的哲理于纵横开合、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

95、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96、作品原文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⑴,万方多难此登临⑵。

97、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