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案精选 >

陶渊明的经典名句-推荐112句

发布时间:2023-02-27 22:23

编辑:admin

陶渊明的经典名句

1、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你叫我说出来,我却说不出来。

6、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读山海经》

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名句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1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1、“心远地自偏”是指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就是心早已远离世俗。

1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1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5、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1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7、这是心灵与自然的邂逅,是生命与自然的握手,是佛家开悟的喜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句。

18、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供参考。

2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2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辞》

23、尤其“悠然”两字,淡泊、轻松、超脱、喜悦之情,均在其中,是全诗的“泉眼”所在,涌动着生生不息的活力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24、短短十个字里,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是货真价实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

25、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竟然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个千古名句,更是难得,足见这首诗的非凡。

2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来去兮》

27、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何。

28、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29、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

30、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的经典名句

3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32、现在人们常常用到的“词不达意”这一成语,就是来自于这句诗。

33、千百年之后,这种“悠然见南山”的人生体悟,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反反复复出现,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34、不是吗?当你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全身心投入时,蓦然遇到了灵感,打开了一扇久久打不开的门时,你是否有“悠然见南山”的喜悦?

35、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3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7、采菊的时候,蓦然遇到南山。这南山真的美极了,可到底美在何处?

3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0、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4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

4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6、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7、“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文选·江淹拟古三十首》收有这首诗,并被当作《归园田居》的第六首。宋代大文豪苏轼就以此为陶诗,还特举“日暮”以下四句赞扬之,且写了《和陶归园田居六首》。而后世诸家以为此诗非陶渊明所作,当是江淹所作的拟陶诗。

4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为五斗米折腰。

49、【诗歌】

5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3、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辞》

5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5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7、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8、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5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诗人与世俗相隔,超然脱俗的心境,无意采菊东下,还不经意见到了南山的美景,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感受到诗人徜徉在山水之中,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之秒意。

60、名诗必有名句,名句成就名诗。

陶渊明的经典名句

6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6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6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5、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盛年不重来,一日再难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6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  30.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31.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3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34.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35.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饮酒·其十》  36.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7.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

68、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6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

7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7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2、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闲情赋》

73、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

7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75、归园田居的名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7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7、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78、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

79、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80、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8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82、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8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84、这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6、《归园田居》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组诗首篇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8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8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89、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90、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的经典名句

91、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92、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93、诗句语言质朴,诗思浑然天成,无丝毫雕琢痕迹。

94、全身心投入到赏花采菊之中,蓦然见到了南山。

9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9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9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98、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00、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0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0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3、用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心灵感受,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10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105、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106、奇妙的心灵感受,用苍白的语言来表达出,确实难为诗人了。

10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0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杂诗》

10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10、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心远地自偏

111、陶渊明经典句子

112、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