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十记,记一原文及译文62句
发布时间:2023-11-15 15:19
编辑:admin
游西山十记,记一原文及译文
1、倾,倒出来。11、更相:互相。
2、其徒:那些同伴。
3、觉:睡醒。
4、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
5、下香山历九折阪登弘光寺:偃月池头宝刹鲜,不知赐頟自何年。行从九折云中阪,来结三生物外缘。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谁言好景僧能占,搃落游人眼界前。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8、披,用手分开。
9、登香山: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锺梵得招提。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10、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11、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12、遨:游赏。二、字词翻译:
13、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14、一、单字解释:
15、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
16、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17、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18、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20、穷:走到尽头。
21、写的都是深藏大山里的奇特美景,都采取移步换景的方法,都把作者的感受融进景物描写中,情景交融。
22、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23、恒:常常。
24、游山西村
25、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
26、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27、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28、来青轩:寂寂云堂压翠微,高明不受短墙围。好山宛转双排闼,胜日登临一振衣。望里风烟晴更远,坐来尘土暮还稀。松间独鹤如嫌客,顾影翩然忽自飞。
29、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30、回溪:曲折溪流。
游西山十记,记一原文及译文
31、缘:沿着。
32、早出阜城马上口占:有约城西散冶情,春风掇直下承明。清时自得闲官味,胜日难能乐事并。马首年光新柳色,烟中兰若远锺声。悠悠岐路何须问?但向白云深处行。
33、译文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陆游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
34、惴,恐惧。
35、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36、《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文章赏析: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
37、栗,发抖。
38、其:如果,连词。
39、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40、意思是:
41、玉泉亭:爱此寒泉玉一泓,解鞍来上玉泉亭。潜通北极流虹白,俯视西山落镜青。最喜须眉浮绿净,忍将缨足濯清泠。马头无限红尘梦,搃到阑干曲畔醒。
42、暮沿湖堤而归: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思家忽动扁舟兴,顾景深怀短绶惭。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43、观道边石涧寻源至五花阁: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怒沫洒空经雨急,伏流何处出云长。有时激石鸣(闻)琴筑,便欲沿洄泛羽觞。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44、碧云寺: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暎幡旌。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45、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46、宿弘济院: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不愁云雾衣裳冷,祗觉烟霞应接劳。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47、幽泉:深僻的泉水。
48、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
49、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50、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5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52、极,至,向往。扩展资料文章简介:《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
53、游西山诗十(二)首。
54、吕公洞:何时神斧擘幽厓?古窦春云福地开。翠壁未磨耶律字,石床曾卧吕公来。阴寒四面凝苍雪,秀色千年蚀紫苔。凡骨未僊留不得,刚风吹下夕阳台。
55、隟:指空闲时间。
56、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
57、披草:分开草。
58、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哲时得不到施展的抱负仍然是梦寐以求,他希图借游乐饮酒以求忘优的目的没有达到。
59、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
60、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游西山十记,记一原文及译文
61、惴栗:恐惧不安。
62、①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答: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②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 答"朝日始出,夕春未下。③“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 答: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指乐师多,游人多。④“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讽,对西湖不可言喻的美妙景色的赞美。A】1.分析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1.志趣高雅,清幽B】2,请写出文中表现游人之盛的句子,并指出作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运用了描写表现手法,用比喻、夸张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C】晚游六桥待月记最后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一带的春日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对西湖的赞美、喜爱之情。原文 晚游六桥(1)待月记 西湖最盛(17),为春为月(2)。一日之盛(4),为朝烟,为夕岚(3)。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与杏桃相次开发(25),尤(6)为奇观。 石篑(kuì)(7)数(16)为余言:“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18)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23),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10),粉汗为雨(11),罗纨(wán)之盛(12),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3)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21)午、未、申三时(14)。其时湖光染翠(24)之工(19),山岚设(22)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15)未下夕舂(chōng),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恋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20)哉? 【选自明-袁宏道《西湖杂记》】翻译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kui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6)数:多次。 (17)盛:美。 (18)去:离开。 (19)工:巧妙。 (20)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用。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 (29)相次:一个接着一个。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导读】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知县,首次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认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文中无“待”,而题称“待月”,以实写虚,暗示作者优雅的趣味,也造成读者期待的兴味.鉴赏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