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唯美文案 >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47句

发布时间:2023-03-07 14:23

编辑:admin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

1、《劝学》第二段说到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但可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是用这三个事例来说明事物是可以超越自己的,这是一个客观的真理,求学者要树立这种信念,要相信自己能改变自己,能超越自己!而这种超越自己的办法就是要学习,“故木中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只要能做到“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就能“知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能达到超越自己的目的。

2、第三段借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足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来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善于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即学习要虚心求教不能闭门造车或高傲自大。

3、二,有虚心。

4、《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5、《劝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译文: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寓意:借助外力。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7、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弃。

8、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9、《劝学》的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诫了我们:学习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学不可以已)。

10、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11、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12、“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提高。

13、有恒心才能做成事情,本段最后又用蚯蚓和螃蟹作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这个观点。

14、荀子的《劝学》,在第二段中连设五喻,这些比喻及寓意分别是:

15、《劝学》第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终日而思”的成果与“须臾之所学”的成果进行对比,将“尝跂而望”的景象与“登高之博见”进行对比,突出学习的重要性,表现出学习对于增进见识的重要作用。

16、所以说本段荀子是在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虚心,只有虚心才能快速的成功自己。

17、三,有恒心。

18、这句话意思是说,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尘土,向下饮黄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个脚,还有两只大螯钳,如果找不到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寄身之处,是因为它们用心浮躁啊。

19、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的这一过程中很多人是不能坚持到底的,半途而废者多之,而半途而废正是学习的大忌,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半途而废呢,荀子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有信心,有虚心,有恒心。

20、意为再好的条件如果没有恒心都将一事无成。

2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寓意:借助外力,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2、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23、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24、积土成山才能风雨兴,积水成渊才能蛟龙生,积善成德才能圣心备,所以只有懂得积跬步才能达千里,积小流才能成江海。

25、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寓意:只要借助外力,就能达到自身不易达到的目标。

27、所有这些强调的是一个“坚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心”。

28、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9、一,有信心。

30、所以本段主要讲的是学习首先是要有信心。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

31、蟹六跪而两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2、这一句是强调学习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个水平

3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4、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译文: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寓意:借助外物,比不借助外物要好得多。

36、劝学借助外力的重要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7、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8、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39、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就是有学问和有修养的人,君子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与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

40、句子运用对比手法,有力论证了用心专一的重要性。

41、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42、《劝学》告诉我们,要学习圣人善于借助于外物的道理。

4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寓意:只要借助外力,就能做好自身不能做好的事情。

45、《劝学》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6、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

47、有此三心,学习就不会半途而废了,不半途而废才能成为“君子”,荀子可谓是点到了学习的关键,交给了求学者一把金钥匙,无论世事沧桑,得之者成,逆之者废,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