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唯美文案 >

数学家故事,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01 13:18

编辑:admin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故事: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 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

五年级上册数学家的故事?

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古希腊是数学的故乡.古希腊人为数学的进步耗费了大量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文明古国哺育了许多数学家,象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波罗尼斯、阿基米德、托勒密、海伦、丢番图等.希帕蒂娅(Hypatia)——这位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也诞生在这里。 希帕蒂娅(又译海帕西娅)(Hypatia)(约370--415)。出生在埃及。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人称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家。这位聪慧的女性以她的才华和贡献跻身于古代世界最优秀的学者之列。而她的惨死实为一千古悲剧。野蛮、残忍的宗教狂徒们竟对她下了毒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数学家冯唐的故事?

你可能有些误解,冯唐不是数学家,而是一位作家。为你提供他的一些故事: 冯唐以事亲至孝闻名当时,被举荐为中郎署长,为汉文帝服务,这时的冯唐已经年老了。一次,汉文帝在冯唐任职的官署中,询问冯唐对将领的看法,冯唐认为李齐的才能不如廉颇和李牧。汉文帝感慨自己得不到这样的将领,冯唐却说就算得到也不会任用,汉文帝因此大怒。过了一会,汉文帝又召见冯唐,责备他为什么当众侮辱自己,冯唐谢罪说自己是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还有一次,匈奴人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又一次询问冯唐,冯唐认为皇帝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导致将领不能在外充分发挥才能。他建议皇帝应该在外将领决定封爵奖赏,归来再奏报朝廷。

收集1-3位数学家故事?

高斯 高斯在哥根廷大学时,一次有事耽误赶到教室上课时,教授都已经下课走了。黑板上写有三道数学题,高斯以为是教授留下的作业就把题目抄了下了来。没想到这些题超乎寻常的难,高斯花了一晚上也就做出了一个题目。第二天他沮丧的告诉教授,教授听后非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难解的题目啊!你竟然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解出了一道?”高斯解出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那一年,高斯才仅仅只有19岁。 华罗庚 有一次华罗庚正沉醉于计算一道数学题,一位女士来到店里问棉花多少钱一斤。华罗庚完全没有注意到对方的问题,随口就回答了他刚算出的答案。女士听到数目吓得尖叫:“怎么可能这么贵?”,华罗庚才注意到有人来买棉花。 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他学习起来往往把其它事情都抛诸脑后。一次他去理发拿到三十八号的号牌,他想着轮到他还早着呢,不能把时间浪费掉。于是,他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背起英语单词来,背着背着发现有个单词不是很理解。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我先去图书馆查了资料再回来理发也不晚”,于是他站起来就走了。谁知他刚走不久就轮到他了,理发员高喊“三十八号”“三十八号理发”。陈景润哪里听得到呢?他正埋头于图书馆的书海中。

三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数学家罗华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惨淡经营,艰难谋生。华罗庚15岁那年,毕业于金坛县初中,后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由于家庭贫寒,交不起饭费,只念了1年,就离开学校,失学了。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张张紧张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尽在王老师的视野之内。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是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把同学们从思索和疑惑中唤醒过来。大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不防设这个数是7×3+2=23。再对23进行检验:23被3除,余2;23被5除余3,因此,23符合题目条件。 正是由于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王维克老师加倍看重他的聪明与才华。华罗庚在学校时给王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