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唯美文案 >

故乡 鲁迅 教案,鲁迅《故乡》的思维导图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5-29 16:11

编辑:admin

鲁迅《故乡》的思维导图怎么写?

回故乡(1-5) 景象:阴晦、苍黄(萧索) 开端 心境:悲凉沉重 紫色圆脸 故 忆:少年{ 小毡帽 } 天真活泼 闰土: 红活圆实的手 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对比 乡 灰黄皱纹脸 在故乡(6-77){ 见:中年{ 红肿的眼 } 木偶人 高潮 反应迟钝 { 过去:“豆腐西施”——美丽安分 }对比 杨二嫂: 现在:“细脚圆规”——尖酸自私 “我”:辛苦辗转 惘然、悲哀: 闰土 :辛苦麻木 离故乡(77-88) { 别人 :辛苦恣雎 结局 希望、憧憬:新生活、努力、实践

鲁迅的【故乡】中心思想是什么?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故乡1到4章的内容?

《故乡》是鲁迅的自传小说,前四章主要描述了鲁迅十岁前在浙江绍兴的生活和成长经历。第一章介绍了鲁迅的家庭背景和父亲的性格;第二章描述了他对于学校和老师的不满和受欺负的经历;第三章描写了他对于家庭和村庄的感悟和对贫穷、疾病、苦难的观察;第四章则讲述了他与朋友们的玩耍和读书的情况。通过这些描写,鲁迅展示了他童年时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九年级语文故乡的课文解析?

九年级语文故乡的课文解析如下: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结尾写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我”回乡探亲的所见所闻,对旧中国农村的凋敝和人民痛苦生活状况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时期农村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

故乡的文学常识和故事梗概?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故乡》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扩展资料 作者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 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二十来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约29天。 《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来。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故乡》创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来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

《故乡》阅读理解+答案1?

但父亲终于带他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