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唯美文案 >

河南话经典语录45句

发布时间:2024-02-17 13:49

编辑:admin

1、张大嘴吞,叫做“klou”,本字就是吞。“吞”的上古音“qʰl'ɯːn”。“吞”字读ten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古时期吞就是土根切,就是ten。

2、猫狗吃东西呕吐那种样子,叫“cin”,也用于婴儿吐奶。这个cin,本字是“吣”,是唐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用法。

3、输:河南话“输水”(也就是打吊针)读去声。而在《广韵》里输字读去声才主要是输送的意思,读平声主要是输赢的意思。

4、河南人很多地方把花生叫”luoaershrer”(落儿--生儿)。这其实是落花生的儿化和连音词。本身就是“落花生”。也就是“落花儿--生儿”最后连音起来成了这样。

5、河南出神愣住神,没看到,被称为“卖夜眼”。譬如你跑的很快一个人站在那不知道闪躲,你就说“你卖夜眼那?”——夜眼,是宋朝人的称谓,指的是光线一昏就彻底看不到东西的一种病。

6、用筷子夹取的dao,可能来自于上古的“箸”字。“箸”字在上古表示“用筷子夹取锅里的食物”,和现在中原官话区的“dao”字用法一致。

7、“bla:/bula"指用手“拨、抚使除去”。本字应该是“把”,拟音“praːʔ”。把这个字最开始的两个意思,一个是握,一个是拨除。《釋名》《前漢》里都有“拨除”的例子。

8、宋朝人说吵闹、声杂曰唧嘈(音即糟):zizao,吵闹的意思。河南话依然如此。

9、河南话里说“自由自在”,是“恣意”。比如“哪都没有俺庄好,空气好生活多恣意”。

10、”这dung病不好治“、”这dung水果在咱这不长啊“。河南话里这种表示“种”的dung,本字就是“种”。这是上古音残留,种的拟音为:duŋ。

11、河南话的“心klang子”的本字就是“心腔”。上古“腔”的拟音大约是krong。

12、河南“贪嘴、馋嘴”,是“吃嘴”。这至少在元朝到明朝是正经官话,屡见明朝小说。

13、”造“,河南话原来读”cao“(不要乱想不是脏话)。”造句“就是”cao句“,”制造“就是”制cao“。这来源于中古发音,中古”造“有2个发音,一个是”昨早切“(zao,上声),一个是”七到切“(cao,去声)。(见《广韵》)。

14、锅yu了。这个本字是“渝”。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尔其彭蠡际天,用长百川,沸渭渝溢,瀲淡连延。”——南北朝时期就有表示溢出的“yu“。《齐民要术》里也有煮肉不能yu的记载。

15、外壳发音是“klou儿”,本字就是“壳”或者“壳状物”。重音在k上面。“空壳”就是“空klouer”。壳的上古音是kʰroːɡ,这也是上古残留。

16、吮吸,叫“siuo”,本字是“嗍”。

17、河南说看不上、不满意,有”不中意、看不上“等说法,但有一个最本土的说法,叫”睖不中“。看的上就是“睖中”。睖字读平声。

18、河南话把“麻雀”叫“小虫儿”,蛇叫“长虫”,一般的泛指动物,则叫“虫yi儿”。

19、河南民谚:“东虹(jiang)日头西虹雨”。至少在清初就出现了。

20、河南话“抖”说“擞”。这本来就是唐宋的口语。

21、身上的灰gejia,这个词是”垢圿“,“垢曰垢圿(音戛)——(宋*《肯綮录》)”。

22、宋朝人火烧物曰燎(音了)。河南话依然如此。燎,张三把李四家的麦秸垛燎了;别离蜡太近,头发给你燎了。

23、去年、过去年月等时间,用“年时”、“年时个”,能查到晋到唐宋时候的表达。

24、手里一把东西,是“一pla”。比如打纸牌拖拉机,也叫“pla对儿”。这个pla,就是“把”。他的上古音就是“pla”。

25、木木有。这个简单,在很多方言里都有。本字就是“无”。无字古代读mu。后来无字变wu(字面音和口语演变不同步)。那只有找个备胎,没mo/mu,字来替代。久而久之,反而以为没字是正统。

26、风车,叫做“风klu/kulu儿”,这个klu的本字是“毂”,意思是轮毂(类似木头车轮那种)。因为其上古拟音是“kloːɡ”。这是上古残留。

27、水从容器中歪洒出来,叫”kan“,譬如”端好汤,别kan了“。这个kan的本字可能有2个,都是”减损“的意思。一个是”减“字古音kian脱落i介音,一个可能就是”扻“字,因为据集韵记载古代也作”损“。

28、“外面大街上”河南农民俚语词是什么?“mer,mer上”,本字也是“陌、陌上”。

29、没事、不碍事、对身体没影响……这个意思,有个词,叫“碍哉”。譬如,“你这一跌板哩,碍哉不碍哉?”。这个词显然非常古老,从南北朝就有,后来固定成一个单独的词。

30、说人张嘴漏出牙的状态,是“cila”,比如“cila着牙笑”。这两个字本字是“龇”,上古拟音是“ʔsre“。

31、河南人说身上皮肤sao(去声)的慌,胃里sao4的慌。表示痒痒、刺挠。这个去声的sao,其实就是“瘙”。

32、由骨头这个词而引申出来的类似棒骨头类器物的词汇,已经成为汉语书面词汇,比如那种长柄带一个圆头的锤子,叫“骨头(骨朵)锤儿”,唐朝为刑具,北宋时期为仪仗,写作“骨朵”。

33、那个叫做gia的鱼,湖南叫黄鸭叫,河北叫嘎牙子;本字是“魥”,这个字的上古近音是“kʰab”、中古音大约为“kʰɨap”。这个字本意是一种鱼,也被用来形容白鳍豚为“白魥豚“,说明魥这种鱼的鱼鳍估计比较特殊。而gia这种鱼的鱼鳍是骨刺,和普通淡水鱼的确不同。

34、河南口语里”五月端午“的端口语会读dan,这是上古中古的读音而来的,端之前读don,当然也有可能是duan脱去u变来的。无独有偶,河南的”只管“会口语里读”zigan“,这个管读gan也是同样的道理,上古管大概读gon。

35、眼窝下陷叫“oukou”,这个字宋朝人写作瞘䁱,”目深曰瞘䁱(音鷗摳)——(宋*《肯綮录》)”。

36、zhuang被子(zhuang是4声),这个字本身就是“装”字,装字唐朝的《广韵》里就有一个“侧亮切”,对应今日的去声,就是与亮字同调。

37、河南表达“在”有两个字,一个是“在”,一个是“gai”。无独有偶,西周开始,汉语里就有2个字,一个是“才”一个是“格”,都表示“在”的意思,。而“格”河南话读音也是“gai”。这个字到东北话就变成了“ge”。

38、河南话说一个人斗气、干受气、干生气,是“角气”。这个词也是很早就有了。最开始是斗气的意思,到明清,已经彻底和现在用法一样。

39、下地去把地panpan,这个pan的本字是谁呢?——就是“翻”,因为上古中古汉语音无f的音而是p、b。翻在古代的发音就是pan。小孩子在床上打闹pan床,就是这么来的。

40、抐。现在普通话音为“ne、ni、rui、na”。河南话则为“nen去声”,表示把东西按到水里。

41、man,指翘起一条腿越过(矮墙、障碍、人等)。man人,就是让对方忍胯下之辱了,迷信让对方长不高。我们那俗话man人长不大。

42、河南老话“离开、离婚、隔离”的“离”都是li4(去声)。这是符合《广韵》的。《广韵》里“离卦”的“离”是平声。而“离开、分开”的“离”的确是去声。

43、河南口语里害怕叫“怯”(阴平)。

44、“X赖儿”是以前河南农村最常见的小名(非官名,大约就是现在50岁以上的人常起这种小名),达濑儿,滴赖儿,窟赖儿(箍濑儿)……这是宋朝时期的残留习惯。宋朝人起小名就这种窟赖儿。

45、握在河南是nuo,这个字是“搦”,这本不是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