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李白诗集大全精选

发布时间:2023-06-07 22:27

编辑:admin

李白诗集大全精选

1、李白一生创作了很多诗,现流传下来的诗有968首。

2、飞流直下三千尺,

3、手可摘星辰。

4、天门中断楚江开,

5、日照香炉生紫烟,

6、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7、第二集(乐府三十首)

8、第十六集(古近体诗四十四首)

9、第三集(乐府三十七首)

10、遥看瀑布挂前川。

11、这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李白作品集。

12、《赠汪伦》

13、第十八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14、第十三集(古近体诗二十六首)

15、《夜宿山寺》

16、第五集(乐府三十八首)

17、第十九集(古近体诗六十首)

18、在多情的眉弯

19、李白诗介绍: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20、李白全集

21、谁只用一句寻常

2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轻舟已过万重山。

24、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25、此夜曲中闻折柳,

26、谁凝望一片云帆

27、《春夜洛城闻笛》

28、谁留下一段花香

29、《早发白帝城》

30、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诗集大全精选

31、绽放了半个盛唐

32、第二十二集(古近体诗四十七首)

33、何人不起故园情。

34、危楼高百尺,

35、第二十一集(古近体诗五十八首)

36、裁出一袭云想衣裳

37、唯见长江天际流。

38、孤云独去闲。

39、第六集(古近体诗二十八首)

40、在淡扫的面庞

41、两岸猿声啼不住,

42、第八集(古近体诗四十三首)

43、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44、《静夜思》

4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6、谁羞红一簇花瓣

4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8、《送孟浩然之广陵》

49、李白乘舟将欲行,

50、第十七集(古近体诗三十三首)

51、众鸟高飞尽,

52、等一阵风来裁量

53、散入春风满洛城。

54、第二十集(古近体诗三十六首)

55、《渡荆门送别》

5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57、第二十五集(补遗三十首)

58、第十五集(古近体诗二十一首)

59、举头望明月,

60、不及伊人温婉(导歌1)

李白诗集大全精选

61、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62、在亭北的阑干

63、在深宫的椒房

64、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65、两岸青山相对出,

66、在午后的胡床

67、谁吟唱一曲花腔

68、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69、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70、孤帆远影碧空尽,

71、【释义】:

72、第四集(乐府四十四首)

73、多少昼短和夜长

74、在泱泱朝堂

75、在巍巍高墙

76、第二十四集(古近体诗八十八首)

77、有多少逢迎和颂扬

78、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79、第二十三集(古近体诗六十三首)

80、烟花三月下扬州。

81、回答: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三十卷加附录,共收录1010首。

82、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

83、第七集(古近体诗五十三首)

84、谁借来一寸云光

85、《云想衣裳》:

86、第一集(古诗五十九首)

87、只有敬亭山。

88、碧水东流至此回。

89、第十二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90、不敢高声语,

李白诗集大全精选

91、床前明月光,

9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3、有多少楼馆和池塘

94、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95、等一场雨来点染

96、第十四集(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97、谁推开一扇云窗

98、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99、疑是地上霜。

100、《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101、第九集(古近体诗二十四首)

102、谁散落一枕云鬟

10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清平调》《清平调》

104、谁贴上一点花黄

105、谁家玉笛暗飞声,

106、第十集(古近体诗三十二首)

107、只为君王承欢(导歌2)

108、谁恰似一季春光

109、多少歌吹和身段

110、望庐山瀑布

111、点开一面花想容妆

112、恐惊天上人。

113、《望庐山瀑布》

114、低头思故乡。

115、千里江陵一日还。

116、孤帆一片日边来。

117、李白作为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有着“诗仙”的美誉。不同于杜甫诗句的现实性,李白的诗词则富有浪漫的想象力和极其高超的艺术成就,飘逸空灵。李白曾写过1400多首诗,目前存在世上的有九百余首。这其中有很多诗句被选入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李白的诗词是现在的很多人诗词的启蒙。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背几句李白的诗句。

118、答李白诗集静夜思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释窗外的月光照到房间里来了,就如同那霜一般。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低头想起了家乡。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圆月引起了思乡之情。

119、相看两不厌,

120、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诗集大全精选

121、《独坐敬亭山》

122、【作者】李白【朝代】唐

123、《望天门山》

124、桃花潭水深千尺,

125、明媚了那个长安

126、忽闻岸上踏歌声。

127、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128、不及汪伦送我情。

129、在禁中的教坊

130、第十一集(古近体诗二十五首)

131、朝辞白帝彩云间,

132、在黄昏的回廊

133、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134、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35、在城南的曲江

136、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137、唐代,李白写的是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