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推荐65句

发布时间:2023-06-07 22:26

编辑:admin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1、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3、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4、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5、同一个问题,孔子却对不同的人却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

6、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7、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

8、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9、孝百善孝为先,孔子认为孝道是仁的基础。孝不仅仅是赡养老人,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和长辈的敬重之心,是态度问题,如果只赡养而不尊敬,那就和饲养牲口无异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反而对别人很尊敬,那就不正常了,所以看一个人的品行怎么样,首先就是看他有没有孝心。2、悌悌指的是对兄弟姐妹的敬爱之情,是对孝道的补充。除了父母,和你关系最亲近的就是兄弟姐妹了,对兄弟姐妹不友好,对别人肯定也不会友好,即使表面上友好,那也是有所企图的,不是真的。3、忠

10、因材施教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退:畏缩不前。

12、现在著名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对于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提出了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去开展:学生学得多,就教得多,学生学的少,就教得少,学生学得快,就教得快,学生学得慢,就教得慢。

1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14、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具体学情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时至今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15、后来,父亲发现了左思,不好交际,但记忆力强,爱好读书背词,有时甚至过目不忘,父亲认真看待他的这种兴趣爱好,根据他这一特点让他学习诗词歌赋,结果,后来一举成名天下知,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6、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17、这段话的意思是:

18、因材施教的例子很多,比如孔子的两个弟子,他们个性和背景不同,孔子对他们的教育也有所区别。因材施教的核心思想是把学生放在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让他们能够最好地发挥,达到最好的成长效果。

19、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20、兼人:好勇过人。兼,倍也。

21、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23、陶行知:

24、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25、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26、同时,通过这一章孔子对学生有退有进的教育,大家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反思,如果属于临事退缩的,就要勇敢一点,做事不够勤奋的就要勤奋一点;

27、如果自己是过于果敢、轻率的就要退缩一点凡事再思而后行,如果自己是过于勤奋休息太少的就要注意休息好、注意卫生之道。

28、孔子主张循循善诱,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他在《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30、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31、孔子因材施教古文的注解:

32、比如说班中有优秀的学生和中等的学生,以及差生一个老师,如果能够根据这三类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不同难度的习题作业,这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体现

33、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34、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35、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36、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37、孔子善于发现学生在性格和学业上的特点,他在《先进》中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38、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39、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40、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了后,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

41、《论语》中记载的这一例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42、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3、译文: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44、该文出自先秦《论语》。

45、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诸,“之乎”的合音。

46、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47、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48、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49、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50、这一章,又一次看出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质之后,给予不同的教育。这是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51、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52、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5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54、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

55、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事例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左思年幼时,父亲期望他成为一名书法家,由于他对书法毫无兴趣而使父亲感到失望,随后父亲让左思改学鼓琴,然而学了很长时间左思也弹不出一手像样的曲子,最终让父亲的美好期望再度化为泡影。

56、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57、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58、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59、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60、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61、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3、文学鉴赏:

64、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65、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各种气质、不同性格打交道,建立不同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