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精选诸葛亮诫子书教学设计【103句】

发布时间:2023-06-06 14:41

编辑:admin

诸葛亮诫子书教学设计

1、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3、(1)学

4、四、字词归纳: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7、将复何及(又)

8、意与日去(消失)

9、释题:诫:告诫、劝勉。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文题的意思是:给儿子写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

10、诸葛亮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的家书。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经为蜀汉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基业。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诸葛亮在《诫子书》一文中指出君子的品德有宁静、淡泊,俭朴节约,励精求进,冶炼性情。中国自古至今,从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教育家,到诸葛亮及近现代的每一位伟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与提高,不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则难以胜任社会的需要,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

13、诸葛亮诫子书的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4、《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乔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15、一词多义

16、然而,他的儒家思想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中国人民居然产生了二千多年的深远影响。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设想由自己来改变历史,由自己的努力来控制谁、操纵谁。

17、诫子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

18、第一,诸葛亮生前曾经多次表达过自己对家族后代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和思想,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这封家书,向自己的儿子传达了自己的心愿和教诲。

19、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3、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24、第二、要俭朴节约。

25、(4)志

26、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27、翻译: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28、《诸葛亮诫子书》通过独特的文体、生动比喻和典故等手法,向诸葛亮的儿子阐述了为人处世、品行修养、处置事务等方面的重要道理和价值观念,旨在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人,如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家书对家族后代的教育意义重大,同时也成为三国时期名扬天下的文学佳作之一,广泛流传至今。

29、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30、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用来)

诸葛亮诫子书教学设计

31、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32、险躁(zào)遂成(suì)穷庐(lú)

33、答:自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一直在北伐和平定后方,事必亲躬,日夜操劳。刘备死后,又辅佐刘禅。他一生都在为恢复汉室鞠躬尽瘁,忽视了家庭尤其是儿子诸葛瞻的培养和教育,晚年得子,但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内心深处有着对儿子的愧疚,深恐儿子在他去世后不能成才,在儿子八岁时(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前234年),在不能亲自培育、教导孩子的情况下,怀着忐忑矛盾的心情这下充满教导、鞭策和劝诫的著作《诫子书》,告诫孩子珍惜光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这篇文章流传于后世,直到今天还有着积极意义。

34、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成功。

35、(2)之

36、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第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每个人并非生就即成为伟人、圣人,孔老夫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虽有鸿鹄之志,然而,却没有能够亲自去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不能改变历史进程。

37、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38、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39、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0、古今异义字:

41、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名词,志向)

42、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

4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4、第二,诸葛亮在世时,曾经历过无数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他深知世事难测,人生充满着变数和风险。因此,他希望通过这封家书,让自己的儿子明白人生的真谛,了解如何处世立身,避免走入迷途。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志之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6、《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智谋家、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该信主要内容是告诫儿子须要有高尚的品德、明智的处世之道,以及勤奋学习、努力治理国家的精神。这封信卓有成效,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诫子书》的背景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背景,而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官员,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启迪儿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更好地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免受政治斗争和世俗风波的影响。

47、三、重点字词解释:

48、翻译:有才德的人的德行,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49、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50、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51、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52、当时,汉朝已经进入了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混乱面,诸多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都纷纷揭竿而起,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与帝位之争。诸葛亮作为在蜀汉的重要地位,在不断地为蜀汉出谋献策,希望能够使蜀汉在这种大乱之中得以立足。因此,他写下了这封家书,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鼓励和支持蜀汉政权,助其守住西南一隅,延续江山。

53、诸葛亮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5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5、学:“夫学须静也”和“非学无以广才”以及“才须学也”

56、唯有清心寡欲,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奋斗终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码说明我们已经付出了努力,并非三心二意,也未朝令夕改,我们是有信仰的,是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57、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励精(lì)

58、诫子书《诸葛亮》中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59、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60、“非志无以成学”的“学”是学业成就的意思

诸葛亮诫子书教学设计

61、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62、(3)以

6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4、其背景可追溯到汉末末年。

65、展开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6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67、翻译:只能悲哀地守着陋室,(到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68、诸葛亮《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69、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70、《诸葛亮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智囊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背景是诸葛亮在临终之际,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写下这封诫子书,告诫他们要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治理国家。此书一直广为流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家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教育和人生指导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71、澹薄:同“淡泊”,心情恬淡,不慕名利。

72、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目标)

7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74、五、朗读停顿:

75、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7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7、①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78、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79、诸葛亮〔两汉〕

80、④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81、一、文学常识:

82、的“学”都是学习的意思.而

83、一词多义:

84、通假字:(可以算是吧~)

85、诸葛亮诫子书的写作背景:

86、本文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87、②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88、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89、③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9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教学设计

91、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92、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93、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

94、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95、六、句子翻译:

96、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不上参与儿子的成长,后来给儿子诸葛瞻写的诫子书,希望他能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可见诸葛亮对他的儿子有无限的期望和殷殷教诲都表达于此。这则家训浓缩了诸葛亮毕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让人受益匪浅。

9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8、词类活用

99、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100、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01、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02、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3、成才条件:志,才,学联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已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志是成才的前提,基础。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