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84句
发布时间:2023-06-05 17:43
编辑:admin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1、父母要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影响集体)
3、第六,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的原则。
4、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5、学校共青团少年先锋队活动。
6、第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原则。
7、二、德育情感化
8、心理咨询。
9、品德评价法,又叫奖惩法,它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10、第2点要举办家长学校,把家庭教育当中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方法教给我们的家长,让他们更有效的与学校配合,共同加强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
11、如何实现学校家庭在德育上的配合,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3、七、锻炼法
14、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他主张的教育目的,提出要“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其中最集中、最深刻的观点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他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他看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为了尽可能地追求和实现这种个人发展的全面和谐,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
15、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
16、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指父母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17、德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
18、就是思想品德作业,也是道德作业。例如,孝敬父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社区活动,爱护公共卫生,志愿者等。
19、第一,家教一致、家校统一的原则。
20、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尊重学生;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21、在智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他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方法用以促进儿童智力和思维的提高,例如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100多个。
22、实践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中小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与交往的锻炼。同时通过实践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加品德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行结合、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和独立活动的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23、第四,条件适应法。条件是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事物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的进步或落后,往往受到条件的制约。家庭要尽可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4、说服法不仅仅是指教师通过用嘴说的方式教育学生,还包括用事实说服的方式,这是考生经常会忽略的一点,认为说服法只是动动嘴巴说教就可以了。举例来说,一个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他可以给大家讲解什么是爱国主义,也可以和学生交谈,也可以做一场爱国主义报告会,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爱国人物的先进事迹,以上这些都是属于大多数考生理解的说服法,但这些只是语言说服。如果这位老师发现通过给学生讲什么是爱国并不奏效,那么他还可以直接带学生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爱国主义博物馆,通过看到一些事实,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同样也是属于说服法的内容,即事实说服。
25、包括啊,家庭教育很重要
26、疏导性原则(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
2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学作品、绘画等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起着巨大作用。在他看来,指导儿童阅读那些反映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文艺作品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激励儿童奋发向上。对绘画作品的感知,可以唤起儿童用色彩、线条和色调配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周围世界的态度。音乐是情感、感受和心情细致变化的语言,可以增强儿童对旋律的敏感性和感受性。
28、主要的德育方法有以下几种:
29、则,在此基础上,他概括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开设“思维课”、提倡研究性学习、明确知识理解目标、借助抽象概念等等。
30、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31、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这是学校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的特点在于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交往中学。
32、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它是在家庭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施教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基本规则。
33、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34、苏霍姆林斯基尤其非常重视学生的美育,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采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美育,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美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策略,甚至可以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习这件事情。
35、第五,亲情感染法。情感是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它表现出人对事物的喜欢、崇敬、爱慕、愤怒、厌恶、恐惧等心理。亲情是最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面对孩子盼望得到爱的心理需求,父母可通过具体的物质、精神的给予直接感动孩子,影响孩子。
36、一、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7、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38、五、重视方法指导和阅读书籍的教学思想
3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要牺牲孩子的个性培养,他强调指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共同要求;而各种才能、兴趣、爱好的充分发挥则因人而异。而作为教师,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应该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使两者处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之中;二是要处理好学生各种才能的发挥问题,使其各方面的表现能和谐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动力问题,鼓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来实现全面发展。
40、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41、第四,平等相处、亦师亦友的原则。
42、第二,循序渐进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让孩子长时间、超负荷学习,不顾孩子的年龄、接受能力等情况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发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43、学校心理咨询法,是指学校中富有经验的咨询员对学生开展咨询,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其品德的正常发展打下基础。
44、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快乐学校”的概念,意在打破传统学校中存在的灌输式知识教育和说教式道德教育。他主张一切教育都应该以情感为基础,让充满爱心的教师和情感丰富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真正结合到一起,利用德育的享用功能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45、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46、是指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47、第一,确立目标法。目标就是人们希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不断帮助孩子确立新的目标,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鼓舞孩子不断励志。目标不能订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孩子经过一番努力后不能实现,就会逐渐丧失信心;过低,孩子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总让孩子出于一种满足状态中,激励作用就会减弱。确定目标,应基本符合孩子的天赋、兴趣、能力等客观条件,对孩子个性、特长、爱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48、二、榜样法
49、第五,培育个性、建立自尊的原则。有
50、一、说服法(基本方法)
5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智育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和对智力活动的兴趣。而这一点往往是今天的学校和教师所忽略的,课堂上往往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技巧和学科兴趣的培养,单纯的、单调的知识灌输慢慢也会让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52、德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合力,德育作业是一个不错的结合方式。
53、第三,宽严适度、张弛有度的原则。
54、第一点就是要注意家校沟通。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等各种途径,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映给家长,同时也要把学校在对学生教育当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告知家长,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
55、三、陶冶法
5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
57、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能力
58、以思考的形式出现,例如:《龟兔赛跑》故事给我的启示、一篇优秀读物或影视作品的感悟。2、谈心型:以对师长或知己敞开心扉,说知心话的形式出现:有时学生对某种情况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或者是有某种想法对别人说,又不愿让更多人知道,针对这种情况,“德育作业”可确定为谈心型。
59、此外,学校和家长也应共同协作,形成教育共识和统一的育人理念,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努力。
60、第六,奖惩并用法。多激励,慎惩戒。对孩子符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表现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应及时表扬鼓励,甚至当着众多亲人的面给予表扬,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孩子有违文明准则的言行或明显具有违法违纪倾向的行为,比如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要在及时制止,根据造成危害情节的轻重和发展趋势等因素,给予适当的惩戒,必要时,可与孩子所在学校配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有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父母,他们也时常为子女的教育而感到迷茫、困惑。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61、是指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方法。
62、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课外教育、建立奖惩制度等,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
63、长善救失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64、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个体差异,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教育、户外体育活动和社团组织等,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65、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榜样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点是:榜样法中的榜样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因为只有人才能给够成为我们的榜样。
66、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放在首位。他提出了依靠周围环境、在积极活动中、通过课内外教学、借助培养分析能力、利用儿童形象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原
67、在家庭德育中,家长应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对3~6岁的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一般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榜样和示范。模仿是幼儿向社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行为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同时,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成为幼儿行为的榜样,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2.解释和说理。结合实际,讲清道理,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不但要使他知道这样做,而且要使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但给孩子讲道理,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就“事”说“事”,要让他听懂。同时,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家长应待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向他说明道理。
68、四、自我修养法
69、二、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70、五、学校心理咨询法
71、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2、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自己。陶冶教育法的方式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以及文艺熏陶等。人格感化又叫人格陶治,是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威望及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来对学生进行陶冶。陶行知认为,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或创设各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文艺熏陶,即艺术陶冶,是指运用文艺的教育作用进行陶冶。
73、那么什么是“德育作业”呢?所谓“德育作业”就是班主任以留作业的形式配合《德育》读本的内容,围绕“六爱”教育主线,提出具有典型性的某事或某种情况,要求学生发表议论或提出看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一、确立有针对性的“德育作业”1、思考型:一般情况下,思考型“德育作业”是针对某些不良现象或错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74、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的方法。
75、六、品德评价法
76、可以包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道德教育,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措施。
77、自我修养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地进行道德修养。自我修养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自我修养法的最主要特征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自我品德的完善。这种方法强调内因的重要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自我修养法里的实践体验和锻炼指的也是完全由自己决定并且去实施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教师指导组织的。因此不属于锻炼法。
78、在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他钻研了15年之久,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保证劳动和休息、活动与睡眠的恰当交替。
79、第三,兴趣培育法。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往往成为某事物入门的向导。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孩子潜在的能力。
80、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81、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针对个人特点与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加以教育;针对地区)
82、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包括道德、法律、公民教育等课程;(2)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通过住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式加强德育;(3)学校利用各种媒介和场合进行德育宣传和教育,如校园广播、校报等;(4)学生社团和组织活动也是德育的途径之一。
8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84、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后,仍然坚持长期带班,亲自授课,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不断提炼出内容丰富、新颖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思想,其主要内容:(1)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首先他严格要求教师,严格挑选、严格培养、严格管理;(2)他将“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法;(3)也注意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此作为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动力保证;(4)将阅读提到相当高的要求水平上,培养师生的阅读积极性,制定了推荐阅读书目,介绍阅读方法,建立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提倡师生私人藏书;(5)打破常规教学的时空及对象限制,开设学前班,将学龄前儿童集中起来授课;还开设“蓝天下的学校”,使教学空间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首创家长学校,以家长为教学对象,确保学校教学成果不失。这些思想在今天仍为人们所赞赏,成为许多教育改革家所奉行的行动指南。例如,苏州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新就在苏州中小学推行了一项“书香满校园”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