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中关于责任担当的句子【好句摘抄23句】
发布时间:2023-06-03 20:01
编辑:admin
孔子名言中关于责任担当的句子
1、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的境界作为自己肩上的重任,难道这不重大吗?努力到死才罢休,难道说不遥远吗?
2、《论语泰伯篇》中,曾子说的两句话说明责任重大。这章经文是:
3、学思结合的思想。
4、改变天下无道,孔子有责任的挺身而出,努力改变社会现实。这说明孔子有一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崇高的人格,也许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了,也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
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因材施教的思想。
7、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8、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学习不能机械性死学,要消化、思考,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9、作为个体的人是有差别的,智力、经验、认识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
10、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11、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2、有教无类的思想。
13、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14、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15、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16、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17、扩展资料
18、孔子的思想、人格和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知道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知道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希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可以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一定还是永恒的!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1、这章经文所说的话,充分说明了读书人的责任与担当。读书人是能够通达事理的人,但不能只为自己,而要胸怀天下。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22、孔子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采用一切的手段,礼崩乐坏,道德已经荡然无存,孔子看到了这些,内心十分的忧虑,所以挺身而出,开学堂讲学,周游列国,向君王传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些治国安邦的理念和文化,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世道人心,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伦理道德。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且他敢于放弃荣华富贵,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把传道讲学当成自己一生的信仰去坚持。
23、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下一篇:孝亲名言精选20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