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周瑜名言大全【精选94句】

发布时间:2023-05-29 17:32

编辑:admin

周瑜名言大全

1、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2、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3、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4、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5、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6、名言好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7、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8、——曹操

9、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10、不听老师言,知识不周全

1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12、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13、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14、三国有许多名人名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如,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刘备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5、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16、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8、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19、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20、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1、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3、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最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24、——诸葛亮

2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26、《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7、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28、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9、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30、解释:这时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勤勉操劳,竭尽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诸葛亮后来讨伐曹魏失败,反过来读这句话,不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让后人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周瑜名言大全

31、苏轼赞扬周瑜的句子: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2、——刘备

3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36、解释:周瑜本来是个军事天才,可惜他气度小,看到诸葛亮比他更聪明就无比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总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使其被动。

37、——赵云

38、解释: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39、解释:刘璋听了身边谋士的劝告,请刘备入住西川拒抗张鲁的进攻。这时王累写书劝谏,希望刘璋别引狼入室,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0、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41、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4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43、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4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45、解释:曹植的《七步诗》感动了兄长曹丕,免于一死。这也揭露了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罪恶。只有夺取了王位,才能拥有操纵别人,践踏别人的权利。极端的权力可以腐蚀人性!

46、解释: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都使曹操中计,但是当周瑜隔江相望的时候,一阵风吹起,让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没有东风,再好的计谋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了。

47、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48、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49、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50、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51、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52、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53、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54、解释:刘璋面对张鲁的进攻,寄希望于同姓的刘备的援助,他认为刘备一定会“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其实最后验证,刘璋的做法实为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55、志当存高远。

5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7、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58、解释:张郃失败,丢了瓦口关,曹洪大怒,下令斩了张郃,郭淮劝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洪便宽恕了张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后世常用来表示人才难得,要倍加珍惜。

59、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60、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周瑜名言大全

61、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6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63、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周瑜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意思就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有一个诸葛亮在世,然后周瑜气急攻心吐血而亡,可谓是悲催。毕竟周瑜当时为大都督,权力不小,也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这样被气死。

64、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65、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66、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67、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68、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69、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70、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7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2、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73、解释:蜀国灭亡,刘禅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一个人胸无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74、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7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6、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对联,也是他《诫子书》中的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业,是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热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宁静”地,甘于寂寞地进行自己的追求。

77、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78、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79、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80、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含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火烧不起来。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81、此间乐,不思蜀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82、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8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孔明……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

85、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

86、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87、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8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89、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90、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周瑜名言大全

91、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92、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93、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94、这句话的意思:宁愿我辜负这天底下所有人,也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辜负我。语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书籍《三国演义》中,原文为,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