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三年不目月-集锦20句

发布时间:2023-05-26 15:36

编辑:admin

三年不目月

1、出自西汉学者扬雄的《法言·修身》——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3、太阳和月亮。

4、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5、汉·扬雄《法言·修身》:“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荧。”

6、【故事】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其父董太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7、犹天地。

8、三年不目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ānniánbùmùyuè,是指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1]出自于汉·扬雄《法言·修身》。

9、三年不目月,意为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

10、指生活或生计。

11、时令;时光。

12、或问“治己”。曰:“治己以仲尼。”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马以骥,不亦可乎。”或曰:“田圃田者莠乔乔,思远人者心忉忉。”曰:“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蒙。荧魂旷枯,糟莩旷沈,掷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13、分词解释:

14、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15、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

16、回答,目月不是词语。因为目和月不能组合搭配成词语。应该是日月。这里是把日字写成了目字。日和目是形近字,但是意义和用法相差甚远。目可以组成词语,目前,目标,目的,有目共睹,目不暇接。等。

17、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18、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19、第一年,董太公一边派人到南方学习,看人家的花园是怎样建的,一边准备砖瓦木料。头一年动工,园里阳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蜂飞蝶舞。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到园中玩。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竹简,学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诗经。

20、日可以组成,日子,日出,红日,日理万机,等。形近字使用时一定要仔细,否则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