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唐珙的诗67句

发布时间:2023-05-22 13:42

编辑:admin

唐珙的诗

1、元代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2、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3、唐珙最重要的十首诗之一是:题龙阳县青草湖

4、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5、朝代:明代唐珙

6、题龙阳县青草湖

7、应该是"醉后不知天在水'',出自元末诗人唐珙的七言绝句《题龙阳县青草湖》。

8、此篇是元末明初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9、诗人作这首诗的背景已经无从查考,不过这四句诗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信息量。

10、《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懂得画画。

11、“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人在微醺状态之下的想象力实在是丰富,飒飒秋风竟然把洞庭湖吹的已经老去,在这阵阵秋风之下,湖水波澜皱起,浩淼无垠,诗人遂生感慨。

12、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3、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翻译: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14、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15、《韩左军马图卷》,“太平此马惜遗弃,往往驽骀归天闲”,复国梦吗?

16、“一夜湘君白发多”,接着,诗人又说,水中女神湘君的白发,一夜间竟然添了许多。诗人缘何如此而言,那就是湘君的传说,湘君听闻舜帝已逝,悲痛之极,诗人在这里以秋风喻这种伤痛。

17、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18、前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

19、《赵文敏书洛神赋》,“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腾骧老蛟舞”,痴迷书法。

20、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

21、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22、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23、“醉卧星河”这句诗取自于元代唐珙的诗《题龙阳县青草湖》。

24、引儿窗下自呼名。

25、《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26、《猫》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的作品。

27、诗人写这两句诗的灵感宛若信手拈来,自然准确,而又超凡脱俗,诗人笔下这幅美丽之极的景色实在令人言尽词穷,无以表达,所有赞美之词似乎都黯然失色,足见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28、作品内容

29、没有查到猫唐珙译文资料。

30、全文赏析

唐珙的诗

31、作者唐珙

32、牡丹架暖眠春昼,

33、薄荷香浓醉晓晴。

34、《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因何醉呢?

35、《过洞庭》是元代诗人唐珙的七言绝句,收录于元·赖良《大雅集》、清·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等诗集中。

36、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37、溪鱼不惜朝朝买,

38、元朝诗人唐珙(字温如),所传作品很少,总共留下9篇诗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题龙阳县青草湖》。

39、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满船都是,以至于重压星河。

40、基本信息

4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42、赢得书斋夜太平。

43、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44、出自元代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45、《猫》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的作品。作品原文猫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46、元代诗人唐珙生平无记载,仅知“珙豪于诗”。他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于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偷拾诸帝遗骨并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亵渎,直至朱元璋方重修宋陵安葬。虽是元代人,唐珙也应受其父教,知侠义,亦可谓南宋遗民

47、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48、觅得狸儿太有情,

49、唐珙所作古诗

50、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51、出自《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52、分唾掌中频洗面,

53、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54、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都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55、乌蝉一点抱唇生。

56、龙阳县在今天的湖南汉寿,青草湖在洞庭湖的东南方向,因比邻青草山而称为青草湖,因两湖相连,因而诗人在诗中又将其称为了洞庭湖。诗中提到的湘君源于湖南省非常有名的传说,她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了湘水的女神。

57、《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见喜欢猫。

5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两句是全诗最精彩之处,诗人说,酒醉后我不知道是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水中,反倒以为,我是醉卧在星光璀璨,熠熠生辉的星河中,进入了美妙的梦境。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童话般美丽的景色,并沉入这个梦境享受其美妙的感觉。

59、《澄碧堂》,“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60、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

唐珙的诗

61、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

62、元代:唐珙

63、诗人作这首诗时应该是小醉或称微醺,这种状态应该是大多饮酒作乐之人的共识,似醉而非醉,清醒却又有些飘然,有些人认为这是创作的最佳时机。是不是诗人唐珙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留下了这首千古不朽的诗作呢。

64、此诗为纪游、记梦诗。“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宁静的碧水相较,是欢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帝舜死于苍梧,湘君啼竹成斑,死于江湘,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此时诗人所思所感境界渐深,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晓昼欢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

65、诗词是中国的文学瑰宝,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以《诗经》领跑,历经唐诗宋词两座高峰,至元明清依然精品佳作无数,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元朝诗人唐珙的一首著名诗作。

66、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全诗有神话传说,也有作者以幻觉营造出的缥缈虚幻的梦境,作者笔触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虚与实相互交替,诗境广阔,意境深远,足见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67、唐珙,字温如,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全唐诗》以其为晚唐人,后经考据,唐珙实为元末明初人。关于唐珙的生平记载极少,仅知“珙豪于诗”。清代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录唐珙的诗共八首,其中以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最为著名,余者皆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