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茶禅意境高清大图-推荐61句

发布时间:2023-05-22 13:37

编辑:admin

茶禅意境高清大图

1、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诵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

2、质本洁来心易净,不负容颜负霜花

3、清水芙蕖除旖旎,纤纤素手语依依

4、经宿十昼窨花芽,露水芙蓉悟香茶

5、最早,茶是多元起源的,即可饮用、食用也可药用;而南宗禅尤其是洪州宗兴起以后,则有体现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的意思,故而可以知道茶为禅之助,禅为茶之魂。

6、虽然表面看来"灭佛"行动是佛教的一场血腥灾难,却成全了茶禅结合的美名。山谷清幽之地,往往是种茶的理想场所,僧人在此种茶、采茶、品茶、识茶,并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在僧人看来,茶可以帮助消化,可以抑制欲望,可以提神醒脑,帮助他们更好地参禅打坐,"茶味禅味是一味"逐渐成为佛家禅语。

7、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会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他所领悟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成为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禅宗境界,以致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善会驻锡夹山10余年,一时“学者交凑”,仅嗣法弟子就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者33人。唐代洛浦元安禅师、石门献蕴禅师、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杭州佛日禅师、黄山月轮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夹山善会的法嗣。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与朗州(常德)德山、长沙沩山“相鼎峙焉”。

8、入世那堪泥淖染,出世结缘入禅茶

9、辛苦最怜人世乐,一夕成环夕夕玦

10、轻雾凝珠露寒晨,幻若莲心初见魂

11、一、茶禅文化萌芽于汉

12、拨开红萼茶一撮,经宿荷香浸茶多

13、禅是一种意境,是游离于实体与虚无间的感觉,体会的是二者间的关系,茶品的是种味道,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二者对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领会。

14、茶禅又怎样同一味呢?它的含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及不同的国家中有不同的侧重。

15、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

16、路畔小荷泪痕深,青衣顿首初见人

17、禅音袅袅度痴嗔,

18、茶道传入日本,茶禅一味成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时期茶圣千利休将“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结合茶禅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

19、有缘做我茶童,此生最大福报

20、参考资料:《神农本草经》《诗经》《茶与禅》《钱眼读史》

21、贞元元年(785年),全年茶税收入达40万缗。

22、在中国历史上,茶很早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楚辞》等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十多个茶的别名,比如茗、荼、苦菜、槚、皋庐等。在品尝和食用的过程中,古人逐渐发现了茶降火提神、消食解毒等诸多功效,并逐渐推广。

23、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迅速,最主要的原因是连年战乱的悲惨现状、佛教投胎转世的思想和朝廷的支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天灾不断、连年混战的时期,天灾人祸造成巨大的灾难,百姓常常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而佛教因果循环、转世投胎等思想迎合了民众的需求,为了祈求来世福祉便纷纷投靠佛门,再加上朝廷出于不同目的扶持佛教,因此这一时期的佛教一度非常发达。

24、北魏末年北方各地有佛寺3万余所、僧尼200余万人。

25、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

26、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是在禅门和天台中里的仪轨里面,其它各宗也有自己的茶事仪轨。

27、释然和合脱苦海,勘破放下皆无碍

28、由于寺庙独特的地位,在古代可以说是从事茶叶研究的"科学机构",而僧人便是茶叶的"研究员",茶与禅由于意境相通,相生与共,所以能够紧密结合,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备受推崇。

29、茶韵悠悠忘旧尘。

30、禅茶一味

茶禅意境高清大图

31、走私茶叶累计超过300斤者还会被判处死刑,可见当时种茶已经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种茶十分普遍,才导致茶税成为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

32、同一时期的佛教也处于兴盛期,朝廷派遣了玄奘等高僧远赴印度取经,并在国内开设讲经学经的专场。此时僧人更加重视饮茶,饮茶甚至成为寺院的清规戒律,茶堂也成为寺院的"标配",兼具参禅论道、讨论佛理、招待施主等多种功能,也从中衍生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

33、比如寺院有专门的"茶鼓"召集僧人饮茶,寺院前有向行人施茶的"施茶僧",在佛像面前供奉茶称为"奠茶",挂单的和尚根据受戒年限要饮"戒腊茶",化缘僧人向人求茶称为"化茶"等等。总之,此时的茶文化已经与禅文化融为一体,成为相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僧人在云游四方时不仅讨论禅理,也交流茶艺,从而取长补短,促进茶艺进一步提高。

34、闲塘一方水荷香,郁郁淤泥养其芳

35、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36、闲塘半亩波潋滟,波面新出叶田田

37、味中甘苦自清心。

38、在我国,强调的是修禅者如何以禅悦统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吃茶中保持禅悦。

39、待你长发及腰,随我禅茶可好

40、一叶菩提恩怨了,

41、在此之前,寺庙大都建在繁华的都市,有朝廷和贵族供养。"灭佛"行动开始后,僧人被杀者众多,很多寺庙被迫迁往深山老林,居住在清幽场所,佛教也开始了耕种劳作的自力更生之路。

42、品茶是一种享受,听禅音袅袅,闻茶韵悠悠,不觉心便静下来,所有的贪痴嗔恨,前尘往事,仿佛随风散了。

43、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有清净的文化趣味,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茶与印度传来的佛教虽然不同源,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保持神奇的同步发展,二者的结合萌芽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隋唐。

44、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45、一叶一菩提,暗里藏玄机,恩也好怨也罢,该放都放下。这世间茶是宝物,甘也好苦也罢,细饮慢咽,结缘了缘,修性清心。

46、根据《钱眼读史》记载:

47、一塘烟雨锁红萼,熙怡内把莲心握

48、《神农本草经》虽然冠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但实际上成书于秦汉时代,里面关于茶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推广茶了。同一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汉朝末年至南北朝时有了较快的发展,茶与禅开始有了交集,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49、唐武宗时期,全国爆发著名的"会昌灭佛"运动,再次把寺庙逼到深山老林。在此之前,中国佛教分为旗帜鲜明的三论、华严、密宗、禅宗等八大体系,但是到了这一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独树一帜,中国大部分名山都成为禅宗的活动场所。茶文化的宁静纯洁、清新提神与禅宗长于顿悟完美结合,相互促进,在佛寺产生了天台山云雾茶、西湖龙井茶、径山名茶、普陀佛茶、惠明茶、仙茶、庐山云雾茶、碧螺春名茶、黄山毛峰、九华毛峰、铁观音等流传后世的名茶。

50、三、茶禅文化兴盛于唐

51、采撷鲜叶入茶芽,荷茶两味双生花

52、众多资料中并无关于‘茶禅一味’的确切文本,因而只能从与茶有关的历代禅门文献中去推测茶禅一味的本来含义。

53、神农为医治众生而尝百草,难免会遇到毒草的情况,最后还是靠茶来解毒,可见古代中医便已经将茶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来对待了。

54、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

55、在《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56、唐代以前,中国虽有种茶饮茶,但是尚无在全社会形成风气。直到唐朝时期,饮茶才逐渐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正是在这一时期,茶税开始成为朝廷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钱眼读史》记载:

57、手捻香茶忆莲须,慢解细绳散轻花

58、茶禅一味,是佛学概念。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59、二、茶禅文化发展于南北朝

60、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由于僧人不纳税、不服役,而人数众多,导致国库收入严重受损,士兵数量下降,威胁国家政权,因此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等发起"灭佛"行动。

茶禅意境高清大图

61、上善若水香馥长,不枝不蔓无哀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