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枫桥夜泊石碑-通用34句

发布时间:2023-05-21 19:53

编辑:admin

枫桥夜泊石碑

1、在寒山寺内的俞樾《枫桥夜泊》诗碑,除了正面、背面均有题字外,碑身的两侧也分别有数行小字。与南京"总统府"内的俞樾《枫桥夜泊》诗碑截然不同。(南京那块是仿制的,寒山寺内才是正宗的,据史料记载是抗战时期因防范日军抢夺真碑而仿造的

2、这个号称“中国通”的松井石根想必对这些历史也比较了解,他想了又想,思了有思,如果把这个石碑送给天皇,万一天皇也出现什么事情,如何是好,于是松井石根就放弃了运石碑回国的念头

3、抗战期间,天皇裕仁亲自电令松井石根偷中国一块石碑,后松井石根被一诅咒吓住了

4、即便这样,主持找人刻假碑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当时有一个汉奸叫梁宏志,他为了逢迎松井石根,于是便将假的石碑给扣下了,将真的石碑运往日本哪里进行展示。

5、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公元1906年(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6、据说,晚唐皇帝武宗李炎十分酷爱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在他驾崩前一个月,专门找来石匠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并声称以后要用这块石碑陪葬。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武宗的祖先唐太宗李世民和《兰亭集序》之间的故事,由于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强烈要求《兰亭集序》跟他一起陪葬,所以《兰亭集序》已失传,今天看见的都是赝品。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张继的《枫桥夜泊》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碑也都顺理成章地置于寒山寺。这首诗同样受到日本人民的喜爱。1937年12月日寇占领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其头目松井石根由喜爱转变为掠夺,想把这块诗碑偷运回国献给天皇,但终未得逞。南京总统府的《枫桥夜泊》碑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复制产生的。这块石碑不仅做过汉奸们献媚日寇的道具,也引出过一曲荡气回肠保护国宝的壮歌,至今还有一些未解之谜。  谜团1  石碑是何人置于总统府  总统府诗碑原来置于西花园桐音馆附近,1981年在整修中迁至长廊。在迁移中发现碑座上刻有七排文字,其中有“大阪朝日新闻社主催大东亚博览会、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出品、苏州寒山寺诗碑于大阪朝日新闻社,昭和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日本石材工作株式会社谨制”等字样。  昭和十四年为1939年。据记载,日本侵略者在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一直都想把掠夺的战利品和文物据为己有,曾试图以举办博览会的名义,先集中展览,再分批运到日本。从复制碑的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石碑是因“大阪朝日新闻社”主办“大东亚博览会”而刻。但因为战事等原因,这次博览会没有如期大规模地举办。石碑是维新政府“出品”,应为梁鸿志等人放置总统府。但是曾有学者认为是汪伪政府考试院长江亢虎所为。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总统府大院成了日军十六师团部。1940年3月30日维新政府解散,并入了汪伪国民政府,这里又成为汪伪政府考试院、监察院等部门所在地。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想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以它为“盟主”的“大东亚共荣圈”,在此后的一年里,日军很快侵占了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并在1942年底“大东亚战争”一周年之时大搞庆祝活动。当时在南京、天津、长春(伪满首都“新京”)等地都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大东亚博览会”。1942年10月至次年1月,日军在南京举办大东亚建设博览会。1942年11月1日到12月8日,日军在南京玄武湖的翠洲举办“大东亚战争博览会”,展出了日军在南方战场缴获的各种战利品,进去参观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被日军用枪逼着强迫参观的。据当时统计,整个博览会共有60万人进场观看。  《枫桥夜泊》碑很有可能在这个时期参加这些“博览会”后,然后再由当时任汪伪考试院长的江亢虎置于总统府大院。  谜团2  复制碑上的文字究竟是何人所刻  总统府诗碑碑座上虽刻有“日本石材工作株式会社谨制”,但从刻制手法的精细程度上看,石碑应为中国人所刻。  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大汉奸梁鸿志请钱荣初依照原碑仿刻了一块诗碑,仿碑刻得极好,足以乱真。梁鸿志想借此机会把真碑运去日本,但终未得逞。还有一说,寒山寺住持静如担心日寇进寺抢劫,欲隐去原碑,用复制碑替代,就请钱荣初按俞樾书碑仿刻。为了保护原碑,钱荣初连夜刻碑,传出以赝碑迷惑日寇的动人传奇故事。但是此举被梁鸿志亲信发现,将复制碑运至南京。复制的石碑仿刻之真,也导致了后来两块《枫桥夜泊》碑难辨真假。抗战结束,钱荣初从乡下避难回苏专程到过寒山寺,当时的住持静如已经病故,俞樾书碑如旧,自己所刻之碑已不知去向。  钱荣初生于1901年,是苏州碑刻高手,16岁学徒,技艺较为全面。1926年,钱荣初随苏州一批艺人一起到南京,承制中山陵碑刻工程,并开始崭露头角,得到同行们一致推崇,成为苏州碑刻业的代表人物。但是据说,钱荣初在解放初期到过总统府,看到复制诗碑认为不是自己所刻。那么总统府的诗碑是何人所刻就又是一个谜了。而且也有人认为总统府石碑非传统工艺所刻,是用电钻机刻成。  谜团3  当年“小字辈”王劲父何以题名诗碑  总统府内的诗碑是仿制寒山寺内的俞樾石碑而刻,正面碑文左下角刻有“乙丑重阳汪定执敬观”9个小字,乙丑年当为1925年。总统府石碑在这行字后又多一行篆书“乙酉夏日西泠王劲父拜观”11字,并有一方印章。乙酉年为1945年。  汪定执是清末民国初年时期著名诗人,是民国教育家汪已文的父亲,当代收藏家汪孝文的祖父。汪定执先生早年受业于名儒李嘉会先生,后来旅居苏州,曾与国学大师俞樾、高僧印光交往密切,善画梅,其诗境禅理均有较深造诣。1955年3月9日其逝于歙县雄村老家,享年83岁。而这“王劲父”又是何许人也呢?据史料记载,王劲父名为王京盙,1922年出生,“劲父”是他的字。王劲父只读过小学,却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上海大学破格录取。1945年,王劲父才23岁,既不在政府任职,在书法篆刻界也只能算是“小字辈”,却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这块石碑上,应该此中有一段典故。但是王劲父后人不知道此事,也没听王劲父说过此事,只是知道抗战胜利后,还在读书的王劲父曾多次受上海大学校长委托,到南京参加了一系列的抗战胜利庆祝活动。看来,王劲父何以题名总统府诗碑也是个谜了。  解放后,王劲父在上海高桥中学做语文老师,直到退休,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王劲父才渐享大名。  谜团4  是否真的存在神秘魔咒之说  从跋文、附识中我们可知寒山寺诗碑共有三方:最早的诗刻始于北宋,翰林院学士、郇国公王珪(1019—1085)于嘉佑年间留居苏州时所书,但石碑早已无存;第二方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所书,可惜至光绪年间所存已不及十字了,现仍嵌于寒山寺碑廊壁;俞樾(1821—1907)所写的为第三方就是该碑了,此碑书于光绪32年(1907年)秋末,当时是受重修寒山寺的江苏巡抚陈夔龙之命补书刻石。但是,据说这块碑却不会给写刻者带来好运。  据史料记载,王珪写此诗碑时,正在丧服中,故未署名。俞樾写此诗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俞樾刻完此碑,第二年就英年早逝,年仅33岁。1947年,苏州名画家吴湖帆请国民党元老张继也写刻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民国要人张继书写唐代诗人张继名诗,碑成后,与俞樾诗碑并列于寺中,但张继写此诗后,第二天便与世长辞。维新政府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成立,于1939年成立一周年之时“出品”此碑后,到次年3月30日就遭解散并入汪伪国民政府……难道维新政府也应验了魔咒之说?  其实,维新政府是在日本侵略军“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下扶持建立的傀儡政府,从建立之初就是过渡性质。维新政府的“短命”是其傀儡本质决定的,应与“魔咒”无关。  再者,当年文徵明写碑时不到50岁,却活到89岁高寿。后来,还有也有许多人写刻过此碑,现在寒山寺的《枫桥夜泊》碑还在不断增加,倒也没听说过什么“魔咒”了。由此看来,《枫桥夜泊》碑的“魔咒”之说只是巧合而已。

8、相信很多人对中国一首古诗《枫桥夜泊》都比较熟悉,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文物就和诗中的“寒山寺”有关系,日本人自古就一直学习中国,所以这首诗在日本也比较出名。

9、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近代书法家所书。这位近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

10、这首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景物的搭配与变化也暗示了人物愁绪心情的层层深入。虽说这是一首写愁的代表作,但是却给人无限的美感。《枫桥夜泊》从诞生之日起,就圈粉无数。最值得一提的,也是最邪门的就是这首诗和唐武宗之间的诡谲关系。

11、不过唐武宗比李世民做得更绝,除了要《枫桥夜泊》诗碑殉葬外,唐武宗临终还颁布一道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皇帝的“诅咒”不知为什么这么邪门?还真有人中招,而且不止一人死于这个诅咒。北宋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都因书刻此诗不得好死。1947年,苏州画家吴湖帆想到当时国史馆馆长张继与唐代诗人同名,于是就请张继书《枫桥夜泊》以镌石,民国诗人张继书唐代诗人张继的诗,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但张继写了《枫桥夜泊》后,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

12、寒山寺碑廊中最著名的,应首推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宋代宰相王郇公书。张继诗原刻早已失传,明代嘉靖年间文征明重书的一块,明末遭火灾,碑石破碎,字迹残缺不全。现在张继诗碑,为晚清著名书法家俞樾补书重刻,笔力遒劲,厚重淳朴。据说,俞樾书碑后数十天即逝世,此碑成了他的绝笔。

1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很有名,正是因为它,让寒山寺声名大噪,同时它也让苏州的美丽夜景充满了梦幻色彩,每当我们想到寒山寺或者提到苏州,几乎无一例外会想起这首诗。但是你可曾知道,在这首诗的背后,却有着一个非常邪门的故事。

15、这个号称“中国通”的松井石根好像也知道点石碑的诅咒,在唐朝时期,唐武宗曾经说过:“《枫桥夜泊》石碑只有朕可勒可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石碑,必遭天遣,万劫不复。”

16、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从中国偷走了大量的珍奇异宝,现在日本的各个博物馆内,都能找到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物珍宝,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日本偷中国宝贝的故事,日本为了偷中国这一宝贝,裕仁曾亲自下令。

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8、这首张继的《枫桥夜泊》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碑也都顺理成章地置于寒山寺。这首诗同样受到日本人民的喜爱。1937年12月日寇占领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其头目松井石根由喜爱转变为掠夺,想把这块诗碑偷运回国献给天皇,但终未得逞。南京总统府的《枫桥夜泊》碑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复制产生的。

19、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而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寒山寺诗碑高约3.5米,宽约1米。

20、据记载《枫桥夜泊》的石碑总共被刻过三次,一次是王珪,刻字后家遭变故;一次是文徵明,刻字后不久身染疾病去世;还有一次是清代学者俞樾,也因刻碑后去世。

21、传说,唐武宗酷爱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在他猝死前的一个月,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说自己升天之日,要将此石碑一同带走。于是在唐武宗驾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宫,置于棺床上首。

22、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

23、张继这首诗千古流传,但是不知为什么经过唐武宗的“诅咒”后,还真的应验了多次。《枫桥夜泊》诗碑引发了几场“血案”,还真是太诡异了!

24、就在展示的时候,一件以外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帮助主持刻假石碑的钱荣初大师暴毙身亡在寒山寺门前,并留下血字:“刻碑、亵碑者死。”

25、近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现仍存于寒山寺内。

26、寒山寺的诗碑在寒山寺的碑廊里。

27、松井石根非常自大,他以“中国通”自称,在得到天皇的命令后,松井石根认为,如果明目张胆的把这块石碑运回日本,会落个盗贼的称号,于是他转动自己的花花肠子,想出了一条诡计。

28、于是静如主持找到了江南刻碑大师钱荣初,当时主持还拿出数十根金条送给了钱荣初大师,但钱荣初听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分文未收。

29、当时寒山寺内的主持是静如,主持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决定不给日本人展示这块镇院石碑,于是主持便将计就计,在日本人展示石碑之前,先给日本人弄个假的。

30、《枫桥夜泊》唐·张继

枫桥夜泊石碑

3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2、除了这首诗比较出名外,诗中所写的寒山寺内还有一块宝贝,这块宝贝就是寺内张继所提的石碑,因为寺庙和石碑都比较出名,都流传到了日本,所以日本天皇裕仁就亲自电令松井石根把这块石碑运回日本供裕仁观赏。

33、松井石根说是要举办什么东亚建设博览会,其实是以博览会的名义,来抢夺中国的珍宝,他想的很好,想把张继所题的石碑运过来,到时候在弄个假的给运回去。

34、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