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文化30句精选
发布时间:2023-05-21 19:44
编辑:admin
茶禅文化
1、贞元元年(785年),全年茶税收入达40万缗。
2、二、茶禅文化发展于南北朝
3、唐武宗时期,全国爆发著名的"会昌灭佛"运动,再次把寺庙逼到深山老林。在此之前,中国佛教分为旗帜鲜明的三论、华严、密宗、禅宗等八大体系,但是到了这一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独树一帜,中国大部分名山都成为禅宗的活动场所。茶文化的宁静纯洁、清新提神与禅宗长于顿悟完美结合,相互促进,在佛寺产生了天台山云雾茶、西湖龙井茶、径山名茶、普陀佛茶、惠明茶、仙茶、庐山云雾茶、碧螺春名茶、黄山毛峰、九华毛峰、铁观音等流传后世的名茶。
4、“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幽幽的茶香,袅袅的韵味。读着杨万里的诗句,仿佛真真的有种诗意朦胧在萦绕,唇齿留香,百转千回。
5、《神农本草经》虽然冠以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但实际上成书于秦汉时代,里面关于茶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推广茶了。同一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在汉朝末年至南北朝时有了较快的发展,茶与禅开始有了交集,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6、在此之前,寺庙大都建在繁华的都市,有朝廷和贵族供养。"灭佛"行动开始后,僧人被杀者众多,很多寺庙被迫迁往深山老林,居住在清幽场所,佛教也开始了耕种劳作的自力更生之路。
7、同一时期的佛教也处于兴盛期,朝廷派遣了玄奘等高僧远赴印度取经,并在国内开设讲经学经的专场。此时僧人更加重视饮茶,饮茶甚至成为寺院的清规戒律,茶堂也成为寺院的"标配",兼具参禅论道、讨论佛理、招待施主等多种功能,也从中衍生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
8、北魏末年北方各地有佛寺3万余所、僧尼200余万人。
9、在《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10、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迅速,最主要的原因是连年战乱的悲惨现状、佛教投胎转世的思想和朝廷的支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天灾不断、连年混战的时期,天灾人祸造成巨大的灾难,百姓常常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而佛教因果循环、转世投胎等思想迎合了民众的需求,为了祈求来世福祉便纷纷投靠佛门,再加上朝廷出于不同目的扶持佛教,因此这一时期的佛教一度非常发达。
11、三、茶禅文化兴盛于唐
12、走私茶叶累计超过300斤者还会被判处死刑,可见当时种茶已经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种茶十分普遍,才导致茶税成为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
13、根据《钱眼读史》记载:
14、虽然表面看来"灭佛"行动是佛教的一场血腥灾难,却成全了茶禅结合的美名。山谷清幽之地,往往是种茶的理想场所,僧人在此种茶、采茶、品茶、识茶,并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在僧人看来,茶可以帮助消化,可以抑制欲望,可以提神醒脑,帮助他们更好地参禅打坐,"茶味禅味是一味"逐渐成为佛家禅语。
15、唐代以前,中国虽有种茶饮茶,但是尚无在全社会形成风气。直到唐朝时期,饮茶才逐渐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正是在这一时期,茶税开始成为朝廷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钱眼读史》记载:
16、神农为医治众生而尝百草,难免会遇到毒草的情况,最后还是靠茶来解毒,可见古代中医便已经将茶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来对待了。
17、一、茶禅文化萌芽于汉
18、参考资料:《神农本草经》《诗经》《茶与禅》《钱眼读史》
19、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由于僧人不纳税、不服役,而人数众多,导致国库收入严重受损,士兵数量下降,威胁国家政权,因此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等发起"灭佛"行动。
20、比如寺院有专门的"茶鼓"召集僧人饮茶,寺院前有向行人施茶的"施茶僧",在佛像面前供奉茶称为"奠茶",挂单的和尚根据受戒年限要饮"戒腊茶",化缘僧人向人求茶称为"化茶"等等。总之,此时的茶文化已经与禅文化融为一体,成为相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僧人在云游四方时不仅讨论禅理,也交流茶艺,从而取长补短,促进茶艺进一步提高。
21、多维度、立体化的感官互动使参与者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情感与其现实际遇暂时分离,进入一种纯粹之境、宁静之境、自我之境。
22、由于寺庙独特的地位,在古代可以说是从事茶叶研究的"科学机构",而僧人便是茶叶的"研究员",茶与禅由于意境相通,相生与共,所以能够紧密结合,并且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备受推崇。
23、禅是一种意境,是游离于实体与虚无间的感觉,体会的是二者间的关系,茶品的是种味道,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二者对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领会。
24、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有清净的文化趣味,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茶与印度传来的佛教虽然不同源,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保持神奇的同步发展,二者的结合萌芽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隋唐。
25、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26、亲人,朋友,或是三两知己聚到一起,沏上一壶茶,一起谈谈心,聊聊天,即使什么都不说,无言中品味淡淡的茶香,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27、在中国历史上,茶很早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楚辞》等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十多个茶的别名,比如茗、荼、苦菜、槚、皋庐等。在品尝和食用的过程中,古人逐渐发现了茶降火提神、消食解毒等诸多功效,并逐渐推广。
28、一盏茶,能容纳人世间的万千滋味,可以有浓如烈酒的情感,难以割舍,让人深深沉醉;亦可以有平淡无味的生活,长长久久,由苦至淡,让人感觉是那么的真实。
29、茶在饮,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可参禅。其所寄托的正是一种恬淡清净的茶禅境界,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茶禅文化的内涵重在修身养性、参禅悟道,传递给人们一种生活理念与价值观。所谓这种内涵下的茶境就是整体环境互相配合,调动人的“视、听、味、嗅、触”五感。
30、夹山寺是“禅门第一书”《碧岩录》的诞孕地、世界茶禅文化发源地。赵朴初还为夹山寺写下“茶禅一味”四字。“夹山寺的茶禅文化是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力,每年都会接待来夹山追源的日本友人。”,将禅化为有形的载体,夹山茶禅文化不仅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具有持久活力的文化旅游名片。
下一篇:给女的送花后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