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顾炎武千灯人-集锦35句

发布时间:2023-05-18 16:46

编辑:admin

顾炎武千灯人

1、顾炎武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2、在他看来,学问之道,贵在明道淑人,抚世宰物。因此,他主张以“修己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故顾氏的学问,皆是“坐而言,可起而行”的实用之学。

3、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顾炎武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4、历史学家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

5、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极力倡导“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学术理念。

6、以上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友友们!

7、"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名言

8、被誉为“金千灯”的千灯镇,历代人文荟萃,民丰物阜,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走进小镇,可以饱览江南小镇特有的水巷、河埠、古桥、廊坊、庭院,还能漫步于石板街,聆听昆曲弹唱,畅游顾炎武故居,远观秦峰古塔,从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中领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9、延福禅寺。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973年)敕赐“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延福禅寺。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又重建起。万历年间1573~1619,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方数间。2003年~2005年,重修恢复原貌。

10、经世致用。

11、在顾炎武看来,当今读书人舍弃博学多识,探求真理的精神与脱离现实的求学态度,正是在潜移默化间将儒学与佛门禅学的本质想混淆,这是与孔子的正统儒学所背到而驰的。

12、顾炎武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以明音韵为治学之根本。顾炎武治学,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

13、学以致用。

14、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15、“学而优则仕”,只有经世致用,才是对儒学最好的继承。

16、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2月10日)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2月15日)丑刻卒,享年七十。

17、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18、南直隶昆山(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人)人。

19、顾炎武,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

20、千灯古镇景点:1.顾炎武故居。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

21、顾炎武被称作是“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22、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23、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24、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年代。

25、歇马村。位于千灯镇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村。2014年底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昆山市首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

26、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27、顾炎武,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

28、顾坚纪念馆。座落于千灯古镇棋盘街转折处西侧,是顾炎武12代孙顾子玉的三妹夫家谢宅。顾坚作为南曲专家,昆山腔的代表人物,昆曲的鼻祖。

29、砍炎武是江苏人。

30、门票60元。

顾炎武千灯人

31、千灯是一个水乡古镇,是昆山市三大重镇之一,在昆山城东南18公里处。现在的苏虹机场路穿镇而过,小镇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就诞生于此,千灯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所以有“千年古镇”之称,素有“金千灯”之美誉。

32、所以顾炎武写《与友人论学书》,借与友人论学之名,巧妙的将自己“经世致用”的主张与当今读书人的理学心学观点相比较,高下立判,并由此说明空谈心学是对正统儒学的背叛。

33、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

34、千灯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顾炎武、顾坚等,古迹有:秦峰塔、古戏台等,文化特色的店铺有:聚珍堂、雅玩阁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35、余氏典当。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中国第一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