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赏析,赏析短歌行的最后一层?
发布时间:2024-06-06 13:34
编辑:admin
赏析短歌行的最后一层?
《短歌行》最后一层“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 这一层表明作者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表示作者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以定天下。 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最后两句,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对酒当歌全诗赏析?
这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全诗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短歌行》是作者作用诗歌的形式,用来抒发自己主张抱负的一首诗,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短歌行中比兴句及意义?
曹操《短歌行》诗中多处用了比兴手法。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 而诗中多处引用《诗经》成句,主要表示作者对贤才的渴慕。
《短歌行》中比兴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比兴中兼含比喻,即起句除有触物起情,托物发端的意思之外,还和下句构成比喻关系。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以忧和悠的赏析?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篇作品都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都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深远的思考为主题。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两篇作品吧! 短歌行是杜甫在长安贫困时期写下的一首抒发自己心情的短篇诗。整首作品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困顿。诗中诗人用生动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将自己置身于时局动荡、百姓苦难的现实之中。他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伤感地观察着社会的不公与困境。作者借助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描写,如“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等,表达了他对大时代变迁和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彷徨。 而归园田居则是杜甫晚年时期写成的一首长篇抒怀之作。在这首诗中,杜甫将自己的心思投放到了乡村生活和田园岁月的回味之中。通过赋予田园景象以深邃的思考,他突出了大自然与人情的共通之处,并抒发了对世事变幻和人生沧桑的感慨。整首诗融汇了自然景观和人生哲学,以广阔远大的巨观视角,寄情于壮丽恢宏的自然景象之中,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俗、沉浸于人生哲思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两首作品一方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深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时代和人生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命运的关切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它们是杜甫诗歌风格的典型代表,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启示。
短歌行典故作用?
《短歌行》言志,很讲究艺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妙用比喻与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一处,诗人信手引用《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小雅·鹿鸣》篇中的成句,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对贤能之人的礼遇,流露出“唯才是用”的思想。用典又分为“用事”(又称为“事典”或“稽古”)和“用语”(又称为“语典”或“引经”),这里当是“用语”,通过引用《诗经》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属于用典中的“用语”,语出《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则是用典中的“用事”。
上一篇:碎组词有哪些,碎怎么组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