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举一反三是什么【好句摘抄21句】

发布时间:2023-05-13 11:48

编辑:admin

举一反三是什么

1、举一反三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反三”的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

2、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加强人们的想象力、创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举一反三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等领域。

3、举一反三(拼音:jǔyīfǎns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

4、我们在学习当中老师经常会让我们举一反三,特别是工作中学习事故案例时我们要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件事情我们要更多的去理解事情的本质,找到更多的原因和原理,从而充实自己

5、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6、“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从一个例子中得到三个普遍原理,并用这三个原理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情况。

7、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8、【近义词】抛砖引玉、贯通融会、问牛知马、融会贯通、一隅三反、以微知著、触类旁通、一举三反、闻一知十

9、举一反三意思是: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0、举一反三:反:类推,推及,推论。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举一反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ǔyīfǎnsān。出处《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闻一知十。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扩展资料:举一反三典故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11、【反义词】囫囵吞枣、生吞活剥、食古不化、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12、举一反三也可以理解为运用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原则和经验,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或方法论。

13、近义词:融会贯通

14、“举一反三”是一种针对问题、事物或现象的思考方式,指的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不仅要掌握该问题本身的解决方法,还要总结出类似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在将来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

15、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6、意思是比喻善于类推,延伸造句:30、老师不仅要教授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17、造句1、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18、【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9、是指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结合图表等工具理清思路,了解实际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图表分析的结果,寻找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数学模型中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提出数学问题,列出方程、函数或不等式等;应用数学知识、原理及方法等解决问题。

20、反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21、举一反三(反:类推)指拿已知的一件事理去推知相类似的其他事理;比喻善于由此知彼,触类旁通。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