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的来源【好句摘抄31句】
发布时间:2023-05-12 17:54
编辑:admin
一窍不通的来源
1、一暴十寒、三人成虎、退避三舍、
2、一问三不知,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
3、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4、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5、一问三不知,自愧不如。
6、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前事不忘,
7、一窍未通有的说是龙的谐音“聋”,人有七窍,由于耳聋所以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未通,而龙与聋同音,所以说是“龙”
8、纸上谈兵、三令五申、围魏救赵、
9、买椟还珠、一鸣惊人、狐假虎威、
10、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却茅和吕省为首。暗里拥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可是这班人对晋惠公个人来说都是有功的。当丕郑到秦国去公干的时候,惠公藉故杀了里克。丕郑回来后,心里很恐惧,深怕自己也给惠公杀掉。可是事情倒没什么对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来。当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党,商量赶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来见丕郑。他从午间等到深夜,才见着丕郑。丕郑问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诉他,惠公要杀他,所以请丕郑相救。
11、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12、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
13、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14、出自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一问三不知
15、一无所知、闻所未闻、一片空白、一窍不通、一问三不知、
16、出自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一网打尽
17、丕郑说:“你去叫吕省救你吧!”屠岸夷说:“吕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内呢!”丕郑不大相信。屠岸夷还献议了怎样怎样推翻惠公的办法。丕郑听了,大声喝道:“是谁教你来说的!”屠岸夷见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头,鲜血之流,对天发誓说:“天老爷在上,我如有三心两意,叫我全家都死光。”这么一来,丕郑就相信了,跟着丕郑这一伙人密谋了。他们写了一封信给重耳,请他准备回来。丕郑、共华、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签了字。
18、屠岸夷把信贴胸的带走了。第二天,他们上朝,惠公问丕郑说:“你们为什么要迎公子重耳?”丕郑这一班人都吃了一惊,心知不妙,都给缚去软了头。这九位反对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网打尽了
19、还有一种说法,一窍未通是虎!它的由来是谚语“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火同虎发音相近,谐音hu/虎
20、出自春秋时期的四字成语:尊王攘夷
21、春秋战国时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产生了许多四字成语,如上学时学习过的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围魏救赵,图穷匕见…等等。由于春秋战国历时的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22、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23、“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24、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25、上下其手、杞人忧天、亡羊补牢、
26、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谐音联想变化无穷,耐人寻味
27、春秋时期产生的四字成语太多了:
28、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29、“一问三不知”原义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后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可作分句,含贬义。
30、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一窍不通的来源
31、春秋鼎盛,闻鸡起舞,偃旗息鼓,鸡鸣狗盗,狼狈为奸,蝇头微利,退避三舍,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暗渡陈仓,破釜沉舟,孟母三迁,买椟还珠,一鸣惊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忧天,亡羊补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老马识途,三令五申,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抱薪救火,毛遂自荐,
上一篇:关于感恩的日记500字
下一篇:文明礼仪宣传手抄报-推荐6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