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汤显祖 牡丹亭,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材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5 14:05

编辑:admin

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

答:故事取材: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交代该剧的来源有:托名陶潜著的《搜神后记》卷四李仲文事,刘敬叔《异苑》卷八的冯孝将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的汉睢阳王事。 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复生。只是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功败垂成。另外提到“传杜太守事”指话本小说《杜丽娘记》。明末《燕居笔记》收《杜丽娘幕色还魂记》,故事人物和大体轮廓与《牡丹亭》相似,说明汤显祖是依据话本的故事线索,参考六朝志怪小说的还魂故事改编而成。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相思之情不露于表,实则思念已深入骨髓。 语出《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以“惊觉”为引,用“不露”来反衬相思之深,转折得也自然妥贴,用以表达对爱人浓厚、深沉的真挚情感,十分恰当。

汤显祖[牡丹亭]故事梗概?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从老塾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在梦中与一书生幽会于花园的牡丹亭畔。 丽娘醒后,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史,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作家。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受《诗经·关雎》启发,私出游园,梦中和一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园中。他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前往淮安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入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被杜宝囚禁。敌兵退去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宝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的解决。 《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义思想。这个理想是作为和封建思想对立的力量而出现的,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汤显祖写杜丽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也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汤显祖的思想主张?

汤显祖是明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思想界出现非孔反道学异端思潮以后的进步作家。他政治上赞同东林党人,哲学上崇敬泰州学派的李贽,接受了反对道学、提倡人性的观念,所以在文学上主张以意趣神韵为主,提倡性灵、反对摹拟,反对斤斤计较、刻板僵化。《牡丹亭》的创作较好的体现了他的主张。他以充满才情的文笔、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暴露了礼教的残酷和虚伪,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给当时的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汤显祖游园惊梦是悲剧结尾吗

关键时刻,柳梦梅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到杜家,这才让其躲过一劫。在朝堂之上,杜太守、柳梦梅、杜丽娘三人会面,杜太守才相信自己的女儿真正复生,皇帝龙颜大悦,直接下旨让他们父女相认,并且赐婚,一家人阖家团圆,故事结局也是非常的美满。是喜剧结尾。

简析汤显祖《牡丹亭》思想上的时代特征?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 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上一篇:葛州坝,葛洲坝为什么不归宜昌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