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晏殊当过宰相有什么之称精选90句

发布时间:2023-05-12 16:11

编辑:admin

晏殊当过宰相有什么之称

1、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儿子共称“八晏”。

2、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3、富弼:推行新政、出使辽国

4、章得象:恪尽职守、居位自若

5、晏殊能诗善文,在政治和文学上造诣颇深。宋真宗驾崩后,面对丁谓、曹利用互相争权的乱局,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刘皇后垂帘听政,稳定了局面。晏殊曾建言四事,加强了宋军军备,扭转了宋夏战局,平定了西夏入侵。他担任宰相仅两年时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失误,被弹劾罢相。晏殊最大的贡献是为宋神宗推进了一批能臣,如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得到重用,为仁宗之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6、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内外。他虽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文彦博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他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建树颇多,为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7、韩琦在地方任职时,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入朝后又与范仲淹、富弼主持“庆历新政”,被视为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8、王随:佛系宰相、无所建树

9、晏殊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0、政治成就

11、陈执中:拥立功臣、大公无私

12、杜衍在地方时,以擅长治狱闻名。他对法律条文多有革新,又能尽量革除民弊,他既为能吏,又能兼擅民政。杜衍是宋朝历史上有名的“百日宰相”,因支持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的庆历新政,被反对派诬陷结党,被罢,为相时间仅仅120天。之后赋闲十年,临终还不忘劝诫宋仁宗加强边防。

13、张知白为相不到三年,在任上不以位高权重而毁名节,他为官崇尚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对于出行依仗、爵位视若身外之物。他不屈服与困难和权贵,被认为是宋朝最有名的贤相。死后,被仁宗追谥文节。补充阅读:“祭文”制作的格式和要求

14、王曾在宋仁宗时期,曾两度为相,时间长达九年,第一次为相时智除奸臣丁谓,受到刘太后和仁宗器重。他为官严谨稳重,极力打压投机钻营者。因压制刘太后姻亲,被刘太后以后宫失火为由罢相。出任地方后,王曾政绩突出,受到百姓的拥戴,为其立生祠纪念。在刘太后驾崩后,王曾再度为相,因反对吕夷简专权跋扈,二人同时被罢相。

15、陈尧佐:兴修水利、推进改革

16、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17、文彦博:出将入相、体恤为民

18、张士逊:一代帝师、三度拜相

19、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20、王曾:智除丁谓,镇守边防

21、张知白: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22、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并称“二晏”,其中晏殊称“大晏”,晏几道称“小晏”。两人都是婉约派词人代表。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23、《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24、杜衍:革除民弊、支持新政

25、庞籍为相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即被宦官、言官集团排挤罢相。他在任期间,推荐了不少能臣良将,诸如狄青、司马光、周美、李师中、王莆等。他的主要政绩在地方,因为通晓律令,治军严明,而且擅长吏治,深受军士和百姓拥戴。

26、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27、梁适:有勇有谋、体恤百姓

28、王钦若是“南人为相第一人”,五鬼之一,人称为“瘿相”。宋仁宗即位之初,刘太后垂帘听政。王钦若作为曾经拥立刘太后上位的功臣,看准机会,再次出手,进献《迁叙图》,提出百官升迁制度,受到刘太后和宋仁宗的赏识,王钦若因此再度拜相,奉命撰修《真宗实录》。

29、晏几道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是宰相晏殊第七子,"二晏“就是指晏殊和晏几道。

30、宋庠:反对新政、无所建树

晏殊当过宰相有什么之称

31、(1049)出知陈州。五年,入朝为相。至和二年(1055),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事。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

32、富弼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两度拜相。曾两度出使辽国,在谈判中,他从各方面陈述了双方的利害关系,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致使辽兴宗自知理亏,遂息兵宁事,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战事。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出知郓州、青州等地。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晚年再度为相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劝诫宋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33、《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34、曾公亮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宰相九年。仁宗期间,他曾提出磨堪法,改革官员升迁和考核制度,同时提出裁减冗兵的方案,以减轻国家财政支出。宋夏战争期间,曾公亮提出怀柔政策,先礼后兵。宋夏议和后,又积极建议仁宗加强边防建设。

35、李迪是状元出身,曾两度为相,宋真宗时被奸臣丁谓排挤,又得罪刘皇后,被多次贬官。刘太后去世后,李迪再度为相,曾多次反对吕夷简专权跋扈,因此再次被罢相。此后,李迪曾自请戍边,抵御西夏李元昊,被入仁宗拒绝,改知青州。

36、吕夷简出身官宦世家,三度拜相,在任近八年时间。面对契丹的入侵,他反对迁都洛阳,并奏请设立北京(大名府),彰示皇帝亲征,以威慑契丹南下。在用人方面,他对反对自己的人不够宽容,大多被贬黜远方,但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赋予了重任。吕夷简曾多次派人与西夏、契丹和谈,虽然实现了和平,却增大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7、晏殊作为一名臣子敢公然反对太后的决策,本就是以下犯上之举,在古代,这样的行为是当严处的。但如果太后真就此事贬谪了晏殊,那么日后,朝堂之上恐怕就再无敢说真话、直言上谏之人了,可若不罚,皇家的颜面何存,威严何在?

38、晏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9、仁宗朝宰相共23位,分别: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梁适、刘沆、韩琦、曾公亮、富弼。

40、文学上,能诗善词,文章典雅,书法也有造诣,而以词最突出,吸收花间词的典雅秀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先河。最有名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1、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42、嘉祐四年,卒,时年七十(《乐全集·卷三七·陈公神道碑铭》),谥号为恭。《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43、梁适出身梁氏名门,时称“满堂笏,梁半朝”。他与父亲梁颢、兄长梁固被称为“忠孝三梁”,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梁适为相仅仅一年时间就被言官弹劾罢相。他曾建言拒绝与契丹称“南北朝”并立,出知地方期间,体恤爱民,改革铁政,并多次击败西夏入侵。

44、晏殊:唯贤是举、扭转战局

45、晏殊、晏几道父子沿袭唐末五代词风,词作内容较为狭窄,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晏殊官至宰相,志满意得,其词作多为家会宴游的消遣,词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闲愁,词风清新委婉。晏几道虽出身于官宦大家,却官阶卑微,后又家道衰败贫苦落魄,其词作较为真实地抒发了一个没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词风感伤凄楚。晏殊“工于造语”,晏几道却“善于言情”。

46、贾昌朝曾采取惩治首恶,制止高利贷在军中泛滥,以稳定军心。面对官吏冗杂老弱现象严重,贾昌朝建议裁减老弱昏庸官员,逐步使官员年轻化。他还奏请仁宗改革赋税徭役制度,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贾昌朝为相不足三年时间,为相期间北宋连年灾害不断,遂沿用汉朝因灾异册免三公的故事,自请罢相。

47、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48、有陈执中

49、冯拯为相不足三年,为官清贫廉洁。丁谓被罢相时,刘太后一度曾想诛杀丁谓,冯拯以宋仁宗即位不久,不宜杀人为由谏止。之后他取代丁谓和雷云恭,监修国史和真宗的山陵建造。因身体多病,曾五次上表请辞,刘太后派内官前往冯府探视,发现其家贫如洗,遂给予赏赐,罢相后不久冯拯去世。

50、陈执中(990-1059年),字昭誉,虔州石城(今江西石城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北宋名相陈恕之子。

51、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52、丁谓:排挤交好寇准的大臣,与王曾争权

53、李迪:敢言直谏、嫉恶如仇

54、韩琦:抵御西夏、推行新政

55、刘沆:启用贤人,救正时弊

56、《宋史‧卷二九一》列传五十:"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若谷品性端庄稳重,在政府,议论时常宽容,厚实。治理国民多运用智谋,恋爱他人。从此看出,是一个善于思考得人。

57、刘沆探花及第,前后任宰相7年,是宋朝由进士提拔为宰相第一人。他任职期间,提出吏治三大弊病,力图革新,拒绝保荐近臣,并启用贤人,改革升迁制度。因此得罪了大批权贵,众多朝臣群起攻之,刘沆孤掌难鸣,只好自请罢相。

58、张士逊在宋真宗时曾任仁宗的老师,他宽厚待人、体悯百姓,安民生、厚民力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宋仁宗。张士逊在64岁时拜相,受到了宋仁宗的特殊礼遇,仁宗曾御书“千岁”二字相赠,被誉为是“宰相得谢者,自士逊始”。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宋仁宗成为一代仁君。

59、“大晏”。

60、文学成就

晏殊当过宰相有什么之称

61、此时,晏殊非常明白太后所处的两难之境,于是才故意造出撞折侍从门牙的事端来,正好为太后找了个台阶下。如此一来,太后既维护了皇家的颜面,又保障了朝堂谏官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当太后听闻此事时,称赞晏殊是个“妙人”的原因。

62、吕夷简:安抚边疆、知人善任

63、曾公亮:革新吏治、怀柔西夏

64、宋庠(xiáng)曾连中三元,宋仁宗亲政后,宋庠参知政事,因得罪吕夷简,又反对“庆历新政”被贬知扬州。新政失败后,他重新入朝,宋庠为相两年,无所建树,因纵容子弟不法,被包拯弹劾。晚年在地方任职期间也没有太大政绩。

65、陈尧佐出身官宦世家,可谓是书香门第,因兄长陈尧叟、弟弟陈尧咨皆为状元,俗称陈氏三状元,并且兄长陈尧叟在真宗时也曾任宰相。陈尧佐早年受丁谓排挤,长期在地方任职,他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颇受百姓拥戴。他担任宰相一年时间,提出裁减官员,革除繁文,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因老病辞职。

66、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并称“二晏”,其中晏殊称“大晏”,晏几道称“小晏”。二人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

67、王随自幼家境贫寒,曾立志成为唐朝宰相裴休一样的人。他提提倡外严而内宽,为相一年时间,除了和几位宰相因事争吵之外,无所建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醉心佛教,撰修佛学典籍。

68、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69、贾昌朝:革除军弊、使官员年轻化

70、是李若谷。

71、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富弼做枢密副使,于是,晏殊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皇上没有允许,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专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

72、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今丰县)人,进士出身。历任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80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康靖”。

73、冯拯:监修国史、真宗陵墓

74、章得象为相八年,不任用私人,曾十次上表请辞,宋仁宗才同意其致仕。他一贯尊贤重士,扶掖后进,平易近人;为官46年,历任16次升迁,却从未受到贬黜,可谓是北宋官场一大奇迹。在庆历党争时,他不攀附任何一方,致使《宋史》评价他“无所建明”。去世后,宋仁宗破例亲临祭奠,以示哀悼。(宋朝规定,致仕大臣葬礼,皇帝是不允许亲临祭奠的)

75、张知白(956-1028年[4]),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

76、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从小聪明好学,五岁就有神童之称。十四岁经江南按抚张知白推荐,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也是北宋初年婉约派词人,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一生写词10000多首,但仅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類要》殘本。

77、晏几道(1038年一111O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

78、政治上,刚简威猛,待人以诚,乐于奖掖人才,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出其门,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他总领其事的。

79、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80、父子关系。

81、晏殊最大的特点是贤,他幼时好读书,勤学好问,十分有才华,后来又好结交有义之士,也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82、丁谓与王钦若等人,时称五鬼,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宋真宗去世后,丁谓擅改真宗遗诏,将交好寇准的官员悉数清除,并排挤自己的副手王曾,以达到独掌大权的目的。在雷云恭擅自更改真宗陵穴后,丁谓极力为其隐瞒,事发,丁谓被革职抄家,贬往崖州。

83、庞籍:通晓律令,擅长吏治

84、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85、陈执中的发迹在于当你拥立仁宗为太子,所以与宋仁宗关系十分深厚,后因擒获王伦而入朝参知政事。他两度为相,前后时间八年,却无所建树。但其大公无私,曾拒绝提拔女婿官职,因此登门送礼之人也大为减少。陈执中被罢相,不是因为他人排挤,而死因为自己的桃色丑闻被罢,也是仁宗朝宰相里面最倒霉的一个。

86、丁谓冯拯王曾王钦若(会打击人的人)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这个人写文的时候也有过)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范仲淹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他可是好人)刘沆富弼韩琦(此韩琦非彼韩琪)曾公亮张文节鲁宗道

87、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绝对不仅仅只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他的身边也有很多能臣,他们都在帮助皇帝一起好好的治理国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身边那些非常有能力的宰相们。

88、王钦若:制定官员升迁制度,撰修国史

89、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90、晏殊、晏几道,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二人是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