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说说集合 >

米兰昆德拉第一部作品精选47句

发布时间:2023-11-24 13:55

编辑:admin

米兰昆德拉第一部作品

1、主要思想

2、政治争议:昆德拉曾经是共产主义者,但后来因政治立场问题被开除出党。

3、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在余华的体系里昆德拉是三流。但只要分别读读他们两人的评论随笔文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余华的文学理论是很粗糙的,建立在改开后中国文人对世界文学不成体系,随意随取的吸收。更要命的一点是,余华和大多数中国作家一样基本不懂外语,这就更进一步限制了他的文学视野能够达到的深度。这是这一代大陆作家的通病,论继承传统,论国际眼光,他们都远远不够。

4、叙述手法

5、爱、死、喜、悲,这些常见的主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下和各类媒体中都能找到。米兰·昆德拉通过在他笔下人物和读者之间架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上述每一种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昆德拉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自己的创作进行互动;同样地,他也邀请我们这些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贯穿昆德拉小说始终的是他大声疾呼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在他的几部小说中,昆德拉从几个不同方向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展开阐释;通过昆德拉以哲学为导向的方法,这些阐释过程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观念问题。

6、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的成就,连出3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完,作者在捷克文坛上的地位从此得到确认.

7、阿拉贡:我要对米兰·昆德拉感激不尽,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8、而昆德拉,像典型的欧洲文人,是站在欧洲文学的深厚传统之上的,他可以自信而系统地论述欧洲小说的变迁,不仅如此,他还通晓哲学和音乐,因此昆德拉的文学视野是远比余华开阔也更深远的。

9、另外,米兰·昆德拉曾六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每年诺贝尔奖揭晓前,米兰·昆德拉的名字总会被提起——人们坚定地认为,他当之无愧地应获得文学界的最高肯定。

10、该奖项创立于2001年,其宗旨为认可杰出的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能够超越国家和文化的藩篱,得到全球读者的普遍共鸣——正如卡夫卡所做到的那样。曾获得过卡夫卡奖的知名作家包括,菲利普·罗斯、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哈罗德·品特、村上春树、伊夫·博纳富瓦、彼得·汉德克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11、年9月20日,弗兰茨·卡夫卡协会主席弗拉迪米尔·泽莱兹尼宣布米兰·昆德拉获得当年的弗兰茨·卡夫卡国际文学奖。

12、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购得昆德拉13部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权。翻译用的原书,全部都是从昆德拉家中拿出来,由他亲自指定的法文"定本"。《被背叛的遗嘱》等由昆德拉的最新手写修订,比法国版更新。内容上也补齐了以往中译本不恰当的删节。译者都是我国具声望的法国文学专家、教授和翻译家。其中的法国文学博士董强还曾听过昆德拉的课,是昆德拉的"中国弟子"。同时聘请香港资深设计师陆智昌为该书设计封面。定稿过程中,所有译本的封面和字体需昆德拉首肯。

13、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1967年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

14、文风平淡:昆德拉的文风被一些人批评为平淡无奇,语言表达不够丰富多样。对比一些其他作家的鲜明文风,他的作品可能给人一种平庸的感觉。

15、年,韩少功译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景凯旋译出《为了告别的聚会》,昆德拉在中国正式亮相。

16、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7、年,文化名人李欧梵先生在国内发文,向汉语文学界推介了马尔克斯和米兰·昆德拉两位世界级小说大师。

18、年9月20日,米兰·昆德拉获得弗兰茨·卡夫卡国际文学奖。

19、缺乏创新:有些评论家认为昆德拉的作品缺乏创新和独特性,故事情节和主题没有太多新意。他的作品中常出现的主题如性、爱情和背叛等,被认为缺乏深度和超越传统的思考。

20、古典音乐。昆德拉喜欢用一种谱曲的方式写作小说,为了将哲学、叙事和理想谱进同一支曲,他的小说格外讲求内容和主题之间的旋律配合。用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他达到了不同要素间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就像一支完美的赋格曲。

2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了告别的聚会》《生活在别处》《被背叛的遗嘱》《本性》《缓慢》《搭车游戏》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使读者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人们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  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  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

22、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动态》刊登署名"乐云"的题为《美刊介绍捷克作家伐错立克和昆德拉》的编译文章。

23、作品主题

24、李欧梵:"昆德拉写的是小人物,但运用的却是大手笔,不愧为世界文学的一位大家,足可与马尔克斯(1982年凭借《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媲美。"

25、年夏天《身份》与《无知》出版,13部作品同时列于畅销书架。

26、心理现实主义。昆德拉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对人物的思维过程的关心程度超过了他们对人物外貌的关心,因为昆德拉不仅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创作进行互动,他也邀请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他坚信读者的想象力能够自动补完作者的想象力。

27、米兰·昆德拉

28、米兰·昆德拉小说非常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人称叙述的变异而已。米兰·昆德拉在叙述人称选择上与人别无二致。但是,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却能营造一种非常特殊的效果。故事的发生与作者的写作、读者的阅读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共时状态,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前所末有的真实感,有种切肤的"现场直播"式的"在场"感。

29、韩少功:"不仅在于它表现的历史和思想对中国人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且作者那种轻巧的'片断体',夹叙夹议的手法,拓展了文学技巧的空间。"

30、另外,他曾先后六次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奖,足见其文学功底极其涂深厚,可谓文学泰斗!

米兰昆德拉第一部作品

31、米兰·昆德拉是陀氏"复调小说"的忠实信徒,也是"复调"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复调"式叙事或者"多声部"叙事是米兰·昆德拉十分迷恋,应用得十分得心应手的叙事技巧。

32、人物评价

33、米兰·昆德拉常常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顺手拈来,揉进自己的小说中,同时讲述两种甚至几种故事。在其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杂揉在一起,既可随意拆开,也可随意拼装。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组装起来就是一部诗意的"复调式"小说。

34、自媚(Kitsch)。kitsch是对无价值存在的完全否定,它不是庸俗,也不是意图取悦大众。kitsch更准确的意义是"矫情",随时要赋予自己的情绪以正当合法性。哭不是因为悲恸,是为了应当表达悲恸;笑不是因为快乐,是为了应该感到快乐,这是人类究极无聊的一种表现。

35、年9月,米兰·昆德拉获得了捷克共和国最高文学奖之一的弗朗茨·卡夫卡奖。这一奖项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向标。

36、网上的资料显示,最早是2004年人民网的一篇报道,里面是这么写的:

37、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小说叙述形式的选择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带给他创造的欢欣。应该说,他的这种追求是卓有成效的。他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他的共时性叙述方式和复调叙述方式,分别从叙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话语角度,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个时序和逻辑框架。叙述语态和语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感。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迷恋和熟悉丝毫不比他的老师们逊色。对它的机巧运用,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获得了一种朦胧的美学意境,也使他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找到了一条接近小说主题的捷径。因为似花非花既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意境,又是一种存在主义者们眼中生存状态的模拟写真。

38、渐入中国

39、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被背叛的遗嘱》《不朽》《庆祝无意义》等一部部经典巨作,均出自米兰·昆德拉之手。

40、他之所以能在每部小说中对主题和人物进行如此深刻的描写,之所以能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如此渊博的知识,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最能体现出他对笔下人物有着亲身体验的例子就在他的小说《无知》中。昆德拉跟小说中的两位流亡者伊雷娜和约瑟夫一样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捷克共和国,而且和伊雷娜一样,他也移居到了法国并居住了30年左右。他的个人经历融入到了他的小说以及他与书中人物的深层联系之中,这有助于让他小说中的情境在读者眼中变得更加真实可信。作为一名深受他人影响的作家,昆德拉还从他个人生活之外的地方汲取灵感;他围绕着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和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等人的思想创作了一些作品。穆齐尔最著名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与昆德拉的一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没有个性的人》审视了社会道德和智力的下降,并观察了众多人物的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尼采着重讨论了永恒轮回和"最沉重负担"的理论,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重要主旨。这种来源于外部的影响与自己生活的影响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大了昆德拉作品主题的深度。

41、莫言: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除了情节故事还穿插了大量议论,可以说没有议论就没有昆德拉。其中很多议论精辟、深刻,表现出昆德拉与众不同的思考。

42、余华最不喜欢的小说是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写的小说,比如,在中国极受读者欢迎的米兰·昆德拉。余华甚至毫不客气地用“那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来形容昆德拉的作品。他特别推崇的是像司汤达、狄更斯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这个世界多得是道理,却的是生活。”

43、年9月20日,米兰·昆德拉获得弗兰茨·卡夫卡国际文学奖。他曾六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44、在欧洲,米兰·昆德拉的声望于1980年代达到顶峰。

45、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46、先介绍一下这种说法的起源

47、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并未获得诺贝尔奖。米兰昆德拉是一位著名的捷克作家,以其小说作品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包括《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揭示而受到广泛赞誉。尽管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备受推崇,但他并未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一系列国际奖项,包括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以表彰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上一篇:生日祝福语恋人-48句优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