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优选48句】

发布时间:2023-10-14 16:56

编辑:admin

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1、这样的课堂气氛,岂不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国外课堂氛围”?

2、《论语》这部作品,就是孔夫子的教学总结。在这本教学总结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为人师表的先生,而不单单是后人敬仰的圣贤。因此,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

3、孔子上课时,绝不像现在的老师上课一样,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一群学生在下面听。孔子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是靠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在很多时候,孔子的学生讲得比老师都多。大家凑在一块,其乐融融,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孔子则对弟子的认知提出指正和引导。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首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无结果再去启发他。

5、第一,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的弟子们来自不同的阶级,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

6、教育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师说》中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7、那么,孔子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8、那么,孔子的课

9、其次,是自由的教学氛围。

10、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

11、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12、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吧。师道,我理解为“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从师之道,我理解为“接受教育的态度”。在教育观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2、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进一步引申可以推及到每一个。3、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综合孔子其他言论,我的看法是不能单纯理解为做官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能承担社会职责的有才能的人。4、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礼”和“仁”。“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上述内容,可以理解成孔子的教育观和教师职业道德观。在教育方法和接受教育的态度上。

13、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已经充分表达出了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个最著名的老师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治学最基本、最简要的方法、态度和目的:

14、我十年前曾在阿里巴巴论坛写过对孔子教育的感悟,我在《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说“我们看《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是平等相处的!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教育!这我们从他对子路还有子贡的教育中可见一斑!也可以说,孔子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不但让他的学生学习了六艺,更主要的是教育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

15、何为“自由”?

16、孔子的弟子跟着老师周游列国,所以前往列国的路便成了教学的课堂。即便孔子与弟子被困在陈国、蔡国的交界处,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随时都有可能饿死时,孔子仍不忘给学生们讲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样的讲课方式,放到现在来看就是“生活就是教育”,足足领先外国二十个世纪。

17、“学以致用”(学是手段,行是目的)

18、今天再看,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学校光是教知识是不够的,要知道学校最重要的教育是德育。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一点需要全社会去推动。

19、说到这,可能许多朋友会觉得笔者在胡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怎么会出现在奴隶社会末期的孔夫子身上呢?

20、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1、孔子的教育思想异常前卫,用如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愉快式的素质教育。他深厚的仁爱,饱满的激情,豁达的心境,民主的精神,均为他的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提供可能。1.即景抒情:孔老师仕鲁碰壁被迫匆匆辞官“不脱冕而行”,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带数十随从弟子走走停停,前后14余年,周游6国。这10余载的教育可谓是标准的面向世界,面向社会了。在此之间,孔老师尤其注重利用形形生活画面对学生施以教化。“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面听之。使子路问曰……”弄清事实后,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又如有一天孔老师一行在林中偶遇一佝偻承蜩,老师便询问,子巧乎?有道乎?从而引出对学生的“小子识之,用志不分,乃凝于神。”2.幽默风趣。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门。郑人或谓子贡,说他的老师现在是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以实告诉老师,孔老师竞欣然笑着说“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自我评价切情切理,一笑一答,融合着浓郁的师生情谊。…………

22、可以说,就是象孔子这样的人把官府的学问传到民间,才有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再到齐国的稷下学宫可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达到了高潮,孟子在这里和众人辩论,荀子是稷下学宫的祭酒。应当说,荀子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为后来的儒法合流奠定了历史基础。

23、(一)学、思、行结合

2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25、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可以集中归纳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四条。我们应学习借鉴这些优秀遗产,其目的就是要古为今用,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教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6、首先,是自由的讲学地点。

27、“学而时习之”是方法,“不亦乐乎”是态度,最后还有目的,就是做“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28、我们且来看一些实例。

29、另外,虽然现代人和古代人对“自由”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教育方面孔子的“自由”着实引领千年风骚,无可替代。

30、“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原理、原则于观点。

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31、《侍坐》一章里提到,曾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四人坐在老师的身边,与老师谈论自己的人生目标。子路对治军感兴趣,冉有则志在治国,公西华想要成为祭祀方面的人才,而曾子却始终在弹琴。孔子点名让曾子说出自己的理想时,曾子说自己最喜欢与朋友们外出郊游。在学生们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后,孔子给予逐一点评,随后赞扬了曾子的观点。

32、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君子人格(温良恭俭让),激励手段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内在的愉悦体验上,“习”字的本意是小鸟反复地试飞,也就是反复地练习、复习。“学”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觉悟”,包括了学和教,也就是通过学和教的过程通达觉悟的目的,学习过程要不断的重复。

33、今天再看,我还是觉得孔子在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上值得今天的教育学习的。就象我还写过《从孔子教育子路说起》,我说了孔子是收曾经戏弄他的子路的,而且子路从一个奇装异服的不良子弟到为了儒者之死而正衣冠的人,这是不是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学习的呢?!

3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在孔子被冠以诸多“家”的称号中,笔者最先认同的是孔夫子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自此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35、第三,孔子还擅长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

36、(二)启发诱导:

37、现代社会想要求学,不论是公办大中小学,还是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机构,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里、实验室里。孔子上课,完全不讲究这些。除了孔子办学时的杏坛之外,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够成为他授课的课堂。

38、孔子的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历史,让普通人也受到了教育,这是历史的进步。而从孔子教授的“六艺”看“礼、乐、射、御、书、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9、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40、要看到孔子的教育理念到今天还是先进的,他的“有教无类、因才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4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2、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自由,主要呈现在以下几点:

43、第四,在培养目标上,孔子倡导学而优则仕,这就打破了商周以来选才能关上的贵族姓宗法性,为广大学有专长的下层人士参与国家管理,开辟了道路。

44、还有“而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作到《论语》说的了吗!我还拿我已经解释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来说,其实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怎样快乐的学习,而不是让你怎样把以前学的再反复的复习,那就不是快乐的学习了!其实,《论语》第一章《学而》为什么以这句话作为开篇,我想你只要了解了《论语》你会发现,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处世!而这句话我在以前说是孔子对道每天都接近一点,那是多么快乐!而这个道可以是形而上的道,也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大道,也是人生之道!也可以说是你每天在学习中都知道一点人生的道理,那时多么的快乐!而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怎么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比他们学习了多少知识更有用!而这句话虽然过去了2500多年,我想对于老师的指导意义还是很大的!”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46、我在《我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说“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未来!重视教育还应该从正确的方向认识教育,否则也是误入歧途!社会是复杂性的,学生是多样性的,只有把多样性融入起社会的复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塑造的一方面,有的适合这个,有的适合那个!可是现在的教育却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模子,这样怎能融入社会的复杂性呢?!其实现在的教育,有时也真应该向古人学习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从做人到其他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所以那时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因为,那时的教育已经给他们了,但不要忘了,并不是不出门,而是把知天下事的东西学到手了,就去治天下事了!而且,先生还根据学生的潜质,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有教无类’多样性的教育模式!”

47、就是什么事都由着自己,自己来决定事情的处理方式。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就是自由的前提,而“不逾矩”则顺应了社会的大规律。

48、孔子教学有“小六艺”和“大六艺”,小六艺是春秋时代的六种技能,也就是你听起来特别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而所谓的“大六艺”,其实你更熟悉,它们是先秦时期的重要的六部文献经典,包括《诗》、《书》、《礼》、《乐》、《春秋》和《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