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举一反三下一句接啥-24句优选

发布时间:2023-10-10 20:20

编辑:admin

举一反三下一句接啥

1、愤,是心里要求明白而弄不明白的着急神态;悱,是嘴上要说出而偏偏说不出来的难堪的情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求学的人自己并不急于要求弄明白的时候,且不必忙着开导他;他自己并不急于要说出道理的时候,也不必忙着启发他。

2、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举一反三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4、《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相当于以此类推,当某个人醒悟了或领悟了,能够从一点到面看清问题。三形容很多的意思

6、意思是,指出一个墙角就知道其它三个墙角,问一个问题能够回答十个

7、举一反三典故: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8、举一反三的下半句是问一知十。

9、意思是比喻善于类推,延伸造句:想要了解本地行情,倒也不必货比三家,只要挑一家来问价钱,举一反三,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10、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

11、举一反三不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孝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12、隅,就是一个角落,一个片面.我们认识事物,有时先了解它的局部,然后推知它的整体.好比计算一个正文形,算出了它的一个角,就能知道它的其余三个角,这叫做“举一隅而反三隅”(反,就是反复推知的意思)。

13、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14、出自朱熹:“举一而反三,问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5、【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6、孔子的弟子很喜欢围在孔子的周围向他请教为人、为政、为学等问题。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围坐在一起讨论为学的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却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17、下一句:问一知十。

18、[解释]: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

19、举一反三意思: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举一反三读音:jǔyīfǎnsān。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20、造句1、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21、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2、“举一反三”的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

23、举一反三源自《论语·述而》。

24、【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