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精选知错能改的典故【66句】

发布时间:2023-10-08 13:39

编辑:admin

知错能改的典故

1、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期,晋明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道错了,一定能改。士季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还是被臣下所杀害。是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错了要知道改正,依旧是个好人。

3、当然最有名的是李世民也魏征的故事了!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鸟(部下刚刚送来的一只很名贵的鸟),刚好魏征来了,看到皇帝在玩鸟不高兴了,就与他说了很多话。而李世民见魏征来了赶紧把鸟塞进衣袖里,导致最后鸟被憋死了。

4、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行为,展现了他的聪明和机智。他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快速地做出调整。这种能力使他在历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5、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6、李世民以后也就在也没弄过名花异草了,而专心政事,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7、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一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来了。不能乘人不备,来个突然闯入。这是常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

8、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典故源于《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据传,曹操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误杀了自己的大将夏侯惇之子夏侯渊。第二天清醒后,曹操深感悔恨和内疚,决定前往夏侯渊家中赔罪。夏侯渊的母亲见到曹操后,哭着责问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儿子。曹操深感愧疚,当即下跪认错,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头颅来赎罪。夏侯渊的母亲见到曹操如此悔过和诚心赎罪,便原谅了他,并劝他好好做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9、随后,曹操便表现出了很高的素质和修养,他主动向大臣们道歉,表示自己的确有过失态之处。同时,他也愿意接受大臣们的惩罚,以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谴责和反思。最终,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曹操决定向天子进献一匹千里马,以表达自己的忏悔和赎罪之意。

10、典故是“望梅止渴”。

11、关于这个问题,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典故是《三顾茅庐》。

12、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赞扬曹操的勇气和诚实,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典故。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行为也成为了一种表现人们应该勇于承认错误的典范。

13、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14、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15、曹操看到这句话后,深受启发,并以此为座右铭,将其放在桌子上提醒自己不断改正错误。

16、相传,诸葛亮三顾茅庐,成功说服了刘备,并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在这个过程中,曹操曾向诸葛亮请教治国之道,诸葛亮提出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曹操听后颇有感触,但不愿承认自己曾犯错,于是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我从未犯过错。”

17、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8、这个典故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讲述曹操遭到跟随他多年的神医华佗的责备和离开后,思虑良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派人前去寻找华佗,却没有认错的情节。

19、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应该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断提高自我,而不是只追求自己的面子。

20、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21、后来,曹操听说诸葛亮隐居在南阳的茅庐,便三次前去拜访。第三次见面时,曹操向诸葛亮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最终,诸葛亮决定投奔刘备,与他一起建立了蜀汉王朝。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不以自我为中心,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品质。

22、在一次战争中,曹操的将领张辽因自作聪明而使曹军陷入危机,曹操当即责骂他,并要将他斩首。

2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尤其是在个人和职业的发展中。

24、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2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6、孟子休妻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

27、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28、这不正是你无礼吗?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孟子没有想到,母亲恰恰从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批评虽很尖锐,但是句句有根有据,于是孟子赶紧认错。

2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犯错了,应该勇于承认错误,积极采取措施来纠正错误并避免再次犯错。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惩罚,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30、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

知错能改的典故

31、我们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32、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尤其精于素描。对于中国画,他是主张改革的:“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现实主义画风。

33、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34、听某老人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对画评议,一乡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对他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尾巴哪有恁(这样)长的?”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氏新作“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内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

35、故事的背景是曹操带兵攻打宛城的张绣时,士卒们渴得无法前行,于是曹操提到了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士兵们一听到梅子的甘酸,口中就不渴了,士气也高涨。此后,用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6、叶公好龙:口头上表示喜欢或者不喜欢,未必是真实的。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验证这种喜欢或者不喜欢是否真实可信。

37、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38、亡羊补牢: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39、这个典故体现了曹操的聪明和独特的领导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错误时应该勇于认错改正的态度。

40、相传曹操疑心很重,睡觉的时候老是怕有不测,便吩咐手下在他睡觉时候不要打扰他。可是有一次手下有军情急奏闯帐奏报,曹操心里很不爽便装作梦游杀了手下然后继续睡觉,等睡醒又装作不知为手下感到惋惜。

4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弥补过失。曹操在犯错后,没有逃避或推卸责任,而是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赎罪和弥补过失。这种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2、扩展资料:知错能改的名人事例还有以下:

43、后来他接到了一份佩剑的礼物,礼物上写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4、“别说了,我听明白了。”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气。孟母接着解释说:“不是有这样几句俗话嘛:‘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45、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46、这段故事反映了曹操的自负和不愿承认错误的性格,也强调了知错能改的重要性。

47、然而,张辽向曹操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与歉意后,曹操不仅没有将他处死,还特意赐给他一匹千里马。

48、有这个典故。

49、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50、可你倒好,到你妻子的燕私之处,进门前不敲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见了你妻子蹲着,你得赶紧先退出去一会儿,你却还在看,这叫你妻子怎么办?

5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52、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53、知错就改名人事例:

54、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55、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56、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豪杰,有一次他犯了一个错误,但是他改正了,并不认错。

57、后来故意吩咐手下自己梦游会杀人别靠近他,表演了一出好戏

58、关于这个问题,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典故是《三顾茅庐》。传说曹操在与刘备争夺天下时,曾多次想要招揽诸葛亮,但都被他婉言拒绝。

59、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小说情节。据小说记载,当时曹操在一次宴会上喝醉酒后唱起了草舞,并用刀刃作乐器弹奏。在场的大臣们看到这种行为十分不合适,纷纷劝阻曹操停止。但是曹操却不听劝告,继续唱舞。直到他所使用的刀刃被打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60、在这个事件中,曹操因为疑心而杀了吕伯奢一家人,但是他随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公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的行为表现出知错能改的态度,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勇气和诚实。

知错能改的典故

61、魏征就说“皇上呀,现在是困难时期,我们应该艰苦奋斗,而不是享乐的时候!”

62、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典故是指曹操在逃出洛阳后,误杀吕伯奢一家人的事情。

63、廉颇和蔺相如都为战国处了很大力,廉颇依仗自己的功劳,看不起蔺相如,蔺相如家人对蔺相如说,廉颇太狂妄,蔺相如说我连强大的秦国豆不怕,我怎么怕他,我怕我两个不团结,让别国专空子,廉颇听了难看羞愧,就背上背荆条请罪,从此两人和好。

64、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

65、乡人说雄鸭羽毛鲜艳,尾巴卷曲是有的;麻鸭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画错了。徐氏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

66、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