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古诗103句
发布时间:2023-10-04 22:45
编辑:admin
黄鹤楼的古诗
1、唐·李白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3、黄鹤楼的古诗有很多经典之作。
4、李白有很多首诗写到黄鹤楼,可见他对黄鹤楼的确是真爱。李白晚年因永王李璘事件遭受牵连,以“附逆”的罪名被流放夜郎。他以西汉的贾谊自况,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构陷,贬官长沙。在流放途中,李白不禁往西边眺望长安,追忆曾经的往事,思念家乡,还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地远山遥,无由看见。此时,黄鹤楼上有人用笛子吹奏一曲《梅花落》,笛声幽怨,如泣如诉,李白但感分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5、在古代最开始为什么文人喜欢黄鹤楼?因为它有着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传说仙人王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黄鹤山,楼因此而建;又相传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乘黄鹤登仙。诗中的“昔人”就是传说故事中的仙人,作者崔颢将黄鹤的神话与眼前景物结合,最后以怀乡愁绪作结,全诗飘逸自然。后来李白游览黄鹤楼,看见崔颢的题诗,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有了下面李白的诗。
6、翚飞栋宇据城端,车马尘中得异观。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宋代:白玉蟾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9、杜甫《登高》:此诗为七言绝句,其中有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了对黄鹤楼曾经的壮美与现实萧条的感慨。
10、黄鹤楼作为文化名胜,历来为文人题咏,有很多经典的古诗歌咏之作。
11、关于黄鹤楼的诗词有几百首,比较有名的有:
12、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1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14、登临一晌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15、崔颢(公元704年-公元754年),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出身于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唐代诗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进士及第,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因为这首诗“风神超迈”,被称之为“七律之首”。史书多指责崔颢有才无行。
16、清·黄遵宪
1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8、登黄鹤楼
19、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描述了离别之际,透过草原与天空相呼应,表达了离别之情。
2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4、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25、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26、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27、明代陈继儒有《登黄鹤楼》诗,清代黄宗羲《题黄鹤楼》诗成为千古绝唱,而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也曾提到黄鹤楼,可见黄鹤楼的诗歌创作历史十分悠久,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2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9、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30、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的古诗
31、除了经典之作外,也有现代诗人对黄鹤楼进行了描写创作,如余光中的《黄鹤楼》等。
32、[宋]罗与之
3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4、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
35、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36、黄鹤高楼又挞碎,我来无壁可题诗。
37、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篇:
38、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3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0、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41、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2、白话译文
43、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44、整体赏析
45、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
46、自唐代杜甫的《登高》之后,黄鹤楼所引发出的诗歌创作热潮从未停歇。
47、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较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48、老仙横笛月亭午,骚客怀乡日欲残。
49、黄鹤楼宋代:张顒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临何必更冥搜。楼前黄鹤不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万顷烟云连梦泽,一川风景借西州。
50、黄鹤楼有关古诗,例如:
51、唐代:崔颢
52、[宋]卢郢
53、菩萨蛮·黄鹤楼现当代:毛泽东朗读: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54、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55、作品鉴赏
56、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57、崔颢《黄鹤楼》:此诗为七言律诗,共四联,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致。
58、黄鹤楼作为湖北省武汉市市的地标性建筑,号称江南第一名楼,历代文人墨客都为它写下了无数诗篇,我认为写的最好的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59、双眼莫供淮地阔,一江不尽蜀波寒。
60、出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
黄鹤楼的古诗
61、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历史悠久。
62、崔颢《黄鹤楼》的风格跟李白的诗风非常相似,耍脱、夸张、玄幻,咋看之下,若不知道原作者,还真会以为是李白的作品。此刻李白心中的感觉,就像是自己的作品被前人剽窃了,自己是后来人,又不能指责前人。既佩服崔颢的神来之笔,而内心又充满憋屈,还夹杂着几分气愤,可谓五味杂陈,恨不得“一拳搥碎黄鹤楼”。
63、出自唐代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64、擎天铁柱终虚语,空累尚书两鬓丝。
65、黄鹤楼的古诗有很多2因为黄鹤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之一,自古以来就被很多文人墨客所赞颂,并且因其所处的景色优美,也成为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66、《望黄鹤楼》李白〔唐代〕
67、昔人已乘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
68、其中著名的有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
6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0、黄鹤楼(唐崔颢)
71、唐·崔颢
72、韦应物《滁州西涧》:此诗包括八句话,其中提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黄鹤楼也在其中出现。
73、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宋代:白玉蟾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
74、《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75、《黄鹤楼》
76、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77、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7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7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1、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82、独抚遗踪增慨慕,徘徊不忍不层栏。
83、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84、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85、柳暗西州供聘望,草芳南浦遍离情。
86、[宋]陆游
8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8、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几首:
89、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90、如果有兴趣,建议可以深入学习黄鹤楼的文化历史,了解更多的黄鹤楼相关诗歌和故事,会对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黄鹤楼的古诗
91、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92、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93、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94、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5、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黄鹤楼给文化和诗歌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96、己亥杂诗
97、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99、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诗人未必是有意在写拗律,但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100、创作背景
101、南宋陆游的《黄鹤楼》
10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103、(唐)崔颢
下一篇:书中好句3字左右的好词优选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