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重阳节的故事10字以内优选123句

发布时间:2023-10-03 21:04

编辑:admin

重阳节的故事10字以内

1、三:骊山传说

2、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3、重阳节起源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害后,伺候她的宫女贾某被逐出宫,嫁与平民为妻,传出了皇宫里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4、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5、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6、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

7、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

8、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9、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瘟神,只要他一出现,村里的人就会病倒,老百姓受尽了折磨。有一位少年叫景恒,瘟神夺走了他所有亲人的生命。他发誓要学习法术,战胜瘟神。

10、重阳节故事:

11、《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是重阳节的起源之一,在我国古代人的观念里,双九有寿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而双九也叫“重九”,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

12、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喝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13、《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14、据说,在重阳节阳气朝天的时刻,吃上一份菊花糕就会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15、重阳节传说丰富。

16、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17、重阳节的来历简介20字左右

18、饮酒,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祭天祭祖,敬老,尊老,爱老,助老,吃重阳糕,和大多数节日一样,人们出游赏玩,做菊花酒饮菊花酒来庆祝。

19、恒景杀瘟魔

20、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21、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22、因为重阳节,源于古时谷神赐菊,表达了对老人的敬重和祝福。

23、恒景此时手持宝剑,斩杀了瘟魔自此,每逢重阳,插茱萸、饮菊花酒成为重阳节的风俗。

24、重阳节的来历10个字,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25、四:求寿之俗

26、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27、内容延伸: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景、赏菊、喝菊花酒、佩瑶琴等,人们用这些活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8、盂嘉是东晋时代的着名文人。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穿戴整齐,杯盏相酬,兴致很高。

29、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30、桓景离开东南山回到家乡,九月九日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重阳节的故事10字以内

31、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它是易经中重阳节的起源之一。在中国古代观念中,重阳节有长寿、健康、长寿之意,重阳节也叫“重阳节”,所以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

32、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决定除掉瘟魔,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33、有一天,费长房给了桓景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并让家乡的乡亲登高避祸。

34、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之一,对于推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35、此后,每年重阳节这一天,广积福便与家人重登山峰,感恩救命之恩。

36、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长寿之意

37、明确结论:重阳节传说是纪念老人的佳节。

38、纪念老人佳节。

39、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40、据说这一天阳气最盛,需要登高祈福才能消灾延寿。

41、恒景历经艰险,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他拜师练功,终于学成降妖剑术。

42、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43、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44、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45、解释原因:重阳节起源于唐朝,据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叫广积福的老人,为了救全家人于水灾之中,他带领家人爬上一座高山,幸免于难。

46、重阳节来源

47、五:重阳节的神话故事

48、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49、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

50、源于,易经,中的重九阳数,重阳之名,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日月皆逢九,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一辰,源于古代的祭祀火星仪式,

51、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52、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53、解释: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据传说是为了纪念古时候的诗人屈原。

54、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饮茶、赏菊等活动,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55、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56、一:孟嘉落帽

57、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58、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59、答案介绍传说;答案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传说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来祭祖或愉悦身心,而据说重阳节当天贴上菊花花环可保平安,这些意蕴及风俗习惯,至今仍流传;答案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喜欢重阳节的一个节庆,让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缅怀历代先贤和祖先,并表达与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祝福、感恩和爱

60、后来,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纪念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故事10字以内

61、答,桓景苦练剑法在九月初九为民除害。从前,一个叫桓景的人,平时苦练剑法,在重阳节那天,打败了瘟魔,为民除害。因二九相重,称为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62、桓景登高据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重阳登高始于汉代的桓景。“汝南桓景随费长房(东汉的方士,有异术)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在这一传说中重阳节登高被认为具有消灾避祸的作用。

63、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重九节。据传说,重阳节起源于汉朝时期的一位仙人。这位仙人告诉一个名叫胡母的老人,在每年的九月九日,要登高祭祖、饮菊花酒、佩艾草等,以保健康、避灾祸。从此,重阳节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以登高、赏菊、饮酒、佩艾草等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64、重阳节的由来,其实是根据东汉传说。相传一个青年用菊花酒和茱萸吓走了魔,并且登到高处躲避了魔的追赶,保护了家人的安全。因此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戴茱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除了各种习俗之外,重阳节还有许多代表性的传统食物。

65、重阳节传说故事10字:

66、东汉时期,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

67、恒景回到家乡,按照仙长的嘱咐,在九月初九这天,发给每位乡亲一片茱萸和一盅菊花酒,并带着乡亲到山上避险。

68、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

69、相传东汉汝南县境内有个瘟魔,每逢九月初九都会出来作恶。瘟魔夺去了恒景的父母,于是他决心防仙学艺,为民除害。

70、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71、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二:妈祖升天日九月初九是妈祖升天日,传说这一天妈祖在湄洲岛升天。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中国的海上保护神。在古代,船舶启

72、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73、以上的传说用短短的10个字概括了这个节日的主要特色。

74、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75、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76、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77、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有一年过重阳节,我带着父母去海边玩了一天,我父母从来没去过海边,所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格外的开心,尤其在傍晚的吋侯,晚霞在海里的倒映特别美丽,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留念,那天玩的很开心。

78、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79、重阳祭祖登高乐。

80、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81、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长久、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82、崇洋咏菊,九九重阳。

83、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84、先秦之前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当时也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85、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86、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赏景、赏菊、佩香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据传说,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一位智者告诉国王,每年的九月初九日都是阳气最盛的时候,由此,楚国就开始了每年的重阳节庆祝。后来,这一传统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重阳节也是孝敬老人的节日,人们通常会陪伴老人登高赏景,祈求神仙保佑老人健康长寿。

87、当瘟魔出现时,突然闻到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便不敢前进。

88、当时有个青年叫恒景,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89、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90、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重阳节的故事10字以内

91、他乡送给恒景茱萸叶菊花酒,回乡在九月初九在山上用避邪方法除去了瘟魔。

92、有说法是源于祭天活动,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进行的祭天祭祖活动。至西汉时期,便完整形成在重阳日插茱萸、喝菊花酒和求寿的习俗。

93、突然,一阵风刮过,把盂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这时已有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帽子已不在头上。但主人桓温已经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章嘲笑他。孙盛也是当时很着名的文人,他遵照桓温的命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盂嘉。

94、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95、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登高"。

96、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9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魏书》中的一篇记载,讲述了魏文帝曹丕的儿子曹睿和大臣陶渊明一起喝酒、赏菊,最后曹丕要他们赋诗,曹睿写了篇《登高》,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达了他们登高赏菊的心境。而"登高"这个传统则在唐代由白居易所述,他所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是指的草原上的草木一年生一年灭,人们在重阳节登高以寓意与自然和谐相处。

98、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季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及众多文化内涵。所以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宴饮祈寿等习俗。

99、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也被称为「老人节」。

100、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9月初9日,也就是阳历10月中旬左右,据说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始于南朝,盛于唐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九与长寿吉祥祈福等概念紧密相关,因此9月初9日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101、中午时分,瘟魔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因此除掉了瘟魔。

102、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踪迹。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却飞出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

103、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瘟魔横行,桓景的父母被瘟魔害死。桓景为了除掉瘟魔,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104、这也象征着人们要追求高处、向上攀登,生命更加美好,健康更加强壮。

105、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景、祭祖祈福、吃重阳糕等。

106、起源于祭祀仪式,因为我国南方地区在重阳节仍然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107、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佩艾草等风俗习惯,据说也能祛病驱邪。

108、个字:重阳登高、菊花香飘、庆祝老人。

109、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110、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111、桓景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桓景独自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了重阳节,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12、他四处寻访名师,不畏路途的遥远和艰险,在仙鹤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终南山上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他一学就是十年,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113、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114、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115、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在当时便有祭祀的说法。

116、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

117、二:白衣送酒

118、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119、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120、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重阳节的故事10字以内

121、但是在唐朝才正式的定为节日,从此,民间,官员,宫廷,一起庆祝重阳节,还举行各种活动,以宋朝最为热闹

122、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123、重阳节最早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害后,伺候她的宫女贾某被逐出宫,嫁与平民为妻,传出了皇宫里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