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三国演义的著名故事空城计-通用41句

发布时间:2023-09-25 12:24

编辑:admin

三国演义的著名故事空城计

1、成语出处

2、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

3、空城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军事策略,也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项精妙计谋。以下是空城计故事的脉络:

4、《空城计》的故事出自中国古代典籍《三国演义》。这是一部描述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英雄人物和战争。《空城计》的原文如下:

5、三国中空城计主要是讲诸葛亮和司马懿

6、当时诸葛亮平定南蛮后,临时在武乡治理军务,被司马懿趁机进攻。那时孙权听说蜀中空虚,也派兵攻张(治)备。事急风风,夜夜攻城,诸葛亮有关庙守卫,以待孙权。诸葛亮分百名骑分成四路,给以旗书,晓夜临赴督就。孙权见之,刻刻不敢进攻。

7、诸葛亮空城计故事概括:

8、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9、司马懿是谨慎多疑,凭借自己多年和诸葛亮交战的经验,得出诸葛亮不会铤而走险城门打开必有埋伏的结论,导致其措施了击溃诸葛亮的大好时机。

10、一天,陈耳称:“得奇者,得胜。夜观蜀营,敢于进攻者,即可立派。”权乃遣他出马。”精一千骑随陈耳,直攻蜀营。陈耳插矢进,敢于进攻者,即可立派。”将进,无名英雄,一箭射着陈耳,把将辞之,陈耳回辕门里。匪眾在后,蜀兵射死陈耳沒把。

11、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2、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诸葛孔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武庙十哲之一,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摆过空城计。

13、诸葛亮率兵攻打魏国,运粮草时被司马懿率兵包围,于是用了空城计,令士兵装作百姓出城池,城中没有一兵一卒,自己在城池上弹琴,看到司马懿大兵压境不变声色继续弹琴,司马懿认为有诈,只好令大军撤退.确实是一险计

14、原因是当时诸葛亮率领的军队被东吴大军包围,无法脱身,而且军中士气低落,诸葛亮需要用一种谋略来扭转乾坤,于是依据敌方情报分析,诸葛亮故意打开城门,放守军全数撤退,自己则独自坐在城楼上,手持羽扇,徐徐而飘,以高深机智迷惑了东吴的军队。

15、通过空城计,诸葛亮成功地以虚晃一枪的手法,迷惑了曹军,并保护了蜀汉主城的安全。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高超的智谋和军事策略,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一。

16、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17、准备:面对曹军的入侵,诸葛亮设想出了一项独特的计策,即空城计。他下令在离城较远的地方张灯结彩,装扮成庆祝的样子,给曹军以误导,让其认为蜀汉主城已经备好了充足的防守力量。

1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后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一段故事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不是史实。

19、撤退:面对迷惑的局面,曹操认为有诈,担心遭到埋伏,最终下令全军撤退,没有进攻蜀汉主城。

20、迷惑:曹军接近蜀汉主城之后,却发现城门大开,内外空无一人。诸葛亮则坐镇城楼,使得曹军充满疑惑和恐惧,认为有埋伏或诡计存在。

21、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1][3]后人由此提炼出“空城计”作为一则成语。[1]

22、诸葛亮是空城计的策划者。当时马谡失守街亭之后,蜀军的侧翼完全暴露于魏军的兵锋之下。而诸葛亮当时只有五千兵马可用,却要面对魏军的主力大军。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席卷而来,诸葛亮只好用空城计——心理战术中的最高境界。司马懿来到西城之后,迟疑不前,其子司马师坚持率军入城,但司马懿不许,命后军为前军,急速撤退。从而为诸葛亮争取了撤离战场的时间。所以空城计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次要人物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23、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24、《三国演义》之空城计原文  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延伸:  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25、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26、背景: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为争夺天下展开激烈的战争。曹魏大将曹操率军南进,蜀国丞相诸葛亮必须找到应对之策。

27、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28、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29、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30、诸葛亮是沉着冷静,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冷静地分析局势,通过对对手的揣度,和对大局的分析,分析出如逃跑必被魏军追上,于是临危不乱,镇静自若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的好戏,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的气概。

三国演义的著名故事空城计

31、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32、诸葛亮因识人不清误用马谡守街亭。纸上谈兵的嘴炮将军马谡失街亭。致使诸葛亮的中军前无阻击后无援兵。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冒险使用了空城计。诈胜了司马懿。

33、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34、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对抗东吴大军时所用的一种计谋。

35、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36、实施:诸葛亮在城墙上留下门大开的状况,并撤走了大部分士兵,只留下少数守军。他自己则在城中高居城楼,身披龙袍,手持羽扇,漫步于楼上,显得从容淡定,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37、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38、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39、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

40、故事的最终结果是东吴大军被诸葛亮的空城计所迷惑,误以为蜀汉有援军,便纷纷后退,救了诸葛亮一命,从而开创了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和平局面。

41、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