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介绍和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62句

发布时间:2023-09-03 22:18

编辑:admin

介绍和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与学主张八原理:

2、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教育目的培养“士”。辩证地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既有重大意义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

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5、(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当今教改强调的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语文单元教学重在举一反三,实现纵横迁移。

6、仁政。主张“民本思想”,“轻刑薄税”,“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7、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8、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今天于此尚有偏差,圣人先见何等高明!

9、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0、(3)改过迁善要敢于认错勇于改过,切忌文过饰非。怎样看待教师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正视,努力学习,敢于自责。

11、(1)立志有恒当代教育应于此认真反思,实施“挫折教育”。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发人深省。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玩物丧志,“不知好歹”的状况令人忧虑。

12、孔子学说是儒学理论的基础及主干,是儒学最重要的部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儒学作为历代统治阶级的治世思想,起到了稳固社会结构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渗入到每个时代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确定、立世处事的方式等各个方面有着儒学的印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13、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主张“仁”的思想.但那个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年代,“仁”的思想不能为统治者逐鹿中原,成就大一统的霸业.所以有了孔子与弟子的周游列国.

14、《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15、孔子办学是面向全社会的,属于开放办学。在面对如何选择学生这一问题上,孔子采用“有教无类”的仁爱教育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悔焉”。(《论语*学而》)。即“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没有不教他的”。也就是说,孔子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授与你。同时无论你品德优劣与否,只要拜在我的门下,我便以“仁”、“爱’启发引导你。因此,在孔子的弟子中,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

16、(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8、为政以德.建造大同社会,小康社会。

19、五、学思并重。

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补充修订“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紧扣“文、行、忠、信”施教。其于礼仪之邦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领会。

21、“和”既是政治手段,亦是政治目的。

22、仁说与礼说。即现代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主题,对任何社会、时代和政府都适用。秩序与制度社会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23、(4)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不可忽视,教师言不由衷学生还不会理解,其负面效应特强。

24、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25、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

26、道德教育四原则:

27、(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成为教书匠,往往就是缺乏奋发不息的求学精神,故作玄妙,装得神秘,实际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使自身渐渐老化、僵化、退化。

28、一、有教无类。

29、三、全面教育。

30、孔子在教育门下弟子时,注重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要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先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篇》)即“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至此,孔子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其获得知识,又让其有所感悟。另外,孔子还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正如其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即“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它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说明孔子注意到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一定的火候,须恰到好处的点拨。孔子对弟子是持一种民主平等,鼓励欣赏的态度。

介绍和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31、有教无类:任何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2、(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当今教育也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写不好文章,说不好话(结巴、不畅、不规范、口头禅),学生识读、书写水平低,会背条条不会应用等等。

33、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的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在进行自我反思。作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在学习方面:第一,孔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学到的知识今天都掌握了吗?第二,孔子拥有勤奋学习的意念。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即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在教学方面,孔子也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教授学生知识。

34、(2)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师生都应学而时习,培养温故知新,用教改新名词谓之“反刍”和“迁移”,要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5、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36、即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7、因才施教: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因用不同的方法教育

38、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

39、(2)克己内省当代教育,包括教师在内,很缺乏此种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负,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人之过掩饰自己之过。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带来的消极一面;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发展个性,有主见又能理解别人。

40、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1、中庸。讲究中和、庸和各方,和谐、团结、和平天下。

42、结合现在来看,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流传和保留了下来,老师因材施教,也对学生给予一样的教育。

43、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向他人学习是很有效的方法

44、在孔子看来,教育内容应广而全,不能约束在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广泛而全面地学习各种内容。孔子说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学而》)即“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和德行。”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塑造高尚的品德。对于知识的学习,孔子教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者谓之“六艺”。而对于品德的塑造,则孔子更是极为看重,他说“志于道,据于德。”即做人要立志于求道,要立足于德行。因此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如果将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拿到当今来看,即为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六艺”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内容。

45、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46、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

47、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

48、(一)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

49、国人主导文化传统之基石。

50、讲大义。儒家思想弘扬英雄主义,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仁者必有勇”。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1、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

52、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人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后天用知识熏陶感化。教育者不能漠视人天资禀赋的客观区别而任意行事,否则事倍功半。孔子能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即为“天赋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天赋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可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在实际教学中,孔子便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

53、四、因材施教。

54、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孔子开创到变成官方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也接受了许多其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伦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时代思想的冲击.

55、(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当代教育,既应教导学生,更应要求教师自己,即“群体观”,摆正教师群体中个人位置,取长补短才大有裨益。

56、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解读角度和理解,不一一赘述了。我认为,遇到问题最好从根本上找门径。纵观两千五百年对孔子的研究,归纳起来就一点,孔子教人们怎么做人!这一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他的《论六家旨要》中就有涉及。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就容易理解孔子的绝大多数言行啦!

57、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忽视思辨知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的哲学思辨气息。这也可以说与死板教条教学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58、(8)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认真领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为人师表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当然另一方面也应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独立人格意识。

59、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融和天下:

60、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善,他将“仁”的思想运用到政治思想上,他希望以推行“仁政”来结速纷乱的列国分争局面,但依然没有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实现.而儒学的思想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介绍和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61、(7)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备课要备学校、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实际是惰性的表现。学生观“天生其人必有才”。

6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要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