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言大全 >

不求甚解与求甚解的辩论-推荐21句

发布时间:2023-11-22 14:36

编辑:admin

不求甚解与求甚解的辩论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作者称赞五柳先生读书不钻牛角尖,只领会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3、书有良莠之分,并非每本书都是有用的,有一些用处不大的书,浏览大意即可,不必过多地在上面费脑子。但是对于好书,一定要精阅细读,融会贯通,精读细思

4、第四部分(第7---8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5、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首先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作者明确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6、第五部分(第9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7、第7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8、现在人们使用此词,多含贬义,批评读书用心不专,不深入研究的现象。

9、第一部分(第1段):摆出批驳的靶子。

10、第5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因此被列宁批评。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1、“不求甚解”一词最早出现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2、第6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13、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14、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证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15、说读书要“熟读精思”,恐怕没人反对;但说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多数人就会不赞成。不过,自古贤能者却多有“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之人。因为一个“好读书”的人,一生要读很多书,如果每本书都“求甚解”,所花时间会无法估计,这并非效率的方法。而“不求甚解”并非指不去了解,而是有的书重在观其“大略”,过于细微的地方则不用去钻牛角,这便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脉系,提高自己的整体认知能力。

16、第二部分(第2---4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7、第三部分(第5---6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以古人事例证明。

18、该句主语可以省略,而"无论"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与后面的“或、都”组合,关联混乱,句式杂糅

19、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20、正确答案为“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21、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又提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主张,点明了中心论点,给读者以有益的建议。

上一篇:爱的教育最感人的故事读后感-集合6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