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原文?
发布时间:2024-06-05 13:31
编辑:admin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原文?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宴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宴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宴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宴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其中有关谏上的部分是指对国君进谏的内容。这部分文字着重强调了臣子对国君的诚实和直言,认为只有真诚地进谏,才能帮助国君避开错误。因此,《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不仅在中国古代被视为重要的政治教材,也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的简短译文?
【原文】故相患者自知之,而后百姓之不知也。卿大夫自知之,而后小人之不知也。明君圣王自知之,而后大臣之不知也。故其君臣上下之道一也,而其成败吉凶之分异也。夫人君得道,躬行之;失道,举而修之。故德薄则权薄,权薄则刑薄,刑薄则民薄。德厚则权厚,权厚则刑厚,刑厚则民厚。是故君子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若然者,得众则乐,失众则忧。 【译文】因此,相互猜疑的人是自己知道的,而百姓却不知道。卿大夫知道自己的内心,但小人却不知道。明君圣王自己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大臣们不一定知道。所以,君臣上下的道路是一样的,但成败和吉凶的分别不同。君主如果得道了,就要亲自践行;如果失道了,就要诚恳地修正错误。所以,道德品质薄弱,掌握权力的人就会少,掌握权力的人少了,刑法就会变得轻薄,刑法轻薄了,百姓就会鄙弃道德。而道德品质厚重,掌握权力的人就会多,掌握权力的人多了,刑法就会变得严厉,刑法严厉了,百姓就会尊崇道德。因此,君子们的心态应该像泰山一样沉稳,像鸿毛一样轻盈。如果达到这个境界,就可以得到人民的喜欢,失去人民的支持,就会感到忧虑。
晏子春秋谁写的?
《晏子春秋》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和事迹。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刘向,他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生活在公元前77年至公元前6年之间。刘向整理和编辑了许多古代文献,其中就包括《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分为内、外、杂三篇,共八十二章,内容主要是关于晏婴的政治智慧、外交才能和道德品质。这部作品不仅是研究晏婴生平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代散文和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
《晏子春秋》又称《晏子》,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史记是晏子春秋里面的吗?
不是,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史记》是由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晏子春秋一心三心什么意思?
晏子《春秋》里的一心三心,一心可以伺百君,三心不可伺一君。意思是一心一意可伺奉多个君主,三心二意一个君主也伺奉不了。
上一篇:科技小论文,问科技小论文题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