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句子 >

关于读书的故事成语【优选92句】

发布时间:2024-07-05 13:33

编辑:admin

1、负薪挂角

2、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3、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

4、㈠凿壁借光【成语故事】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为藏书很多的文不识家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5、古代有一个叫杜甫的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在年轻时就开始阅读各种书籍,渴望学习知识。他读了很多书,包括诗歌、历史、哲学和政治等方面的书籍。

6、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

7、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8、三,指多次。

9、随月读书

10、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11、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2、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13、有一次,一位名叫王勃的学者问他:“你读了多少书?”杜甫回答:“我已经读了一万卷书。”王勃听了非常惊讶,立刻问道:“你读了这么多书,你学到了什么?”杜甫回答说:“我学到了很多,但我仍然觉得我还需要更多的知识。”

14、意思: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5、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16、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7、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8、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9、意思: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20、有四字词语一字千金。

21、㈡悬梁刺股【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22、十年寒窗

23、故事梗概:

24、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25、耳濡目染

26、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27、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意思是:杨时与游酢二人去拜见老师程颐,正碰上老师坐着小睡,他们怕惊动老师,就在门外等着,一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

28、寓意:比喻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经验。

29、故事:曹操在他的府库中建立了一座书阁,收集了大量的书籍。他每天都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在阅读上,这让他的文学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为他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30、寓意:比喻对阅读的执着和热爱,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31、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32、回答如下:1.鹤立鸡群

33、孔子读书的成语故事

34、【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

35、意思: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36、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37、凿壁偷光

38、出处:《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39、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40、悬梁刺股

41、出处: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42、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43、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意思是:匡衡字稚圭,非常喜欢学习而家里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无法看见光线。匡衡于是将墙壁钻出个小洞,以便邻居的光线能够从墙上的小洞穿过来使他能够看书。

44、意思: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5、词语解释:

46、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47、寓意: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在一群人中显得特别出众。

48、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49、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50、程门立雪

51、意思: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52、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53、囊萤映雪

54、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55、故事:传说有一只白鹤,它总是独立于鸡群之外,显得格外高傲。一天,一群鸟儿来找它玩耍,白鹤仍然不屑一顾,这时,一只鹞子来了,它向白鹤提出了挑战,白鹤接受了,结果白鹤轻松战胜了鹞子,从此以后,白鹤的地位就更加高傲了。

56、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57、出处: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58、以荻画地

59、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60、三余读书

61、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62、韦编三绝中的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6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里借书来读。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致力读书,欧阳修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64、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65、闻鸡起舞

66、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67、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68、故事:有个人非常喜欢读书,他的家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很喜欢读书。由于家庭氛围的影响,他的儿子也成了个好学生,读书成绩非常好,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69、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70、出处:《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光武帝在带兵打仗的忙碌的时候,都手不离书。

71、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72、你好,成语故事:读书破万卷

73、从此以后,杜甫更加努力地阅读各种书籍,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他的诗歌也越来越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74、寓意:比喻长期受到某种影响,渐渐地会形成某种思想、习惯或性格。

75、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

76、意思: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77、凿壁借光、悬梁刺股、萤囊映雪

78、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79、意思: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80、指勤学苦读。

81、韦编三绝

82、焚膏继晷

83、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84、形容刻苦学习。

85、手不释卷

86、意思: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87、孔子之所以成一代大儒,这与他的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是分不开的。成语典故韦编三绝就是记载孔子先生勤奋好学的一个例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勤奋苦读《易经》,多次翻断了串竹片成书的熟牛皮条。韦编三绝的韦就是熟牛皮,韦编,意思是用熟牛皮条把写上字的竹片串在一起,三不是确数,而是概数多次之意,绝是断的意思,这个典故就是形容勤奋学习的意思。

88、一字千金:一个字价值千金。原指能将文章改动一个字即可领取千金的赏赐。后用以称赞诗文或书法精美绝妙,价值极高。

89、纸上谈兵

90、故事:有个人非常喜欢看书,他总是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但他却从未实践过他所学的知识。有一天,他跟朋友们讨论起战争的策略和战术,他在纸上谈兵,但是当他被问及实践时,他却无话可说。

91、造句: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睐,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9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最好方式。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提高我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像杜甫一样,不断努力地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上一篇:感动女生到哭的一段话-集锦61句

下一篇:没有了